1.为什么要关注天气预报?

2.国内最精准的天气软件是哪款?

3.为什么天气很难预测?

4.天气预报颜色按等级是怎么排名的?

5.天气预报是怎么预测出来的

陕西气象台天气预报_陕西气象台天气预报15天查询

你要真的预报还是的随便编只要合乎逻辑就可以?

给你2010年1月2号 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的稿

观众朋友晚上好,我们一起关注天气。今天下午6点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橙色警报,今天晚上到后天,由于受到强冷空气的影响,从内蒙古西部和中部一直到湖北、安徽、江苏一带,将先后刮起5到7级风,在内蒙古的西部和宁夏北部还可能出现扬沙天气,在北风的吹袭之下,这些地区的气温将普遍下降8到12度,其中在内蒙古中西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西北部一带的降温幅度还会达到14到16度,而且激烈的降温之后,这些地区的气温并不会明显的回升,这就意味着华北地区在未来三四天将有可能进入这个冬季虽为寒冷的时期。除了制造大风降温之外,这股冷空气还会给华北带来大规模的降雪,为此,中央气象台同时发布暴雪橙色警报,今天晚上到明天白天,在内蒙古的乌兰察布、山西东北部,河北中北部、北京、天津一带,都可能会出现大雪,个别地方甚至会有暴雪,降雪过后,这些地方的积雪厚度将会达到5到10厘米,明天南方的降雨将会减少,像白天仅仅是广东东部、福建南部和台湾的一些地方会有小到中雨,但是在送走了雨水之后,南方的不少地方需要警惕的是雾的侵扰,特别是在云南南部,重庆以及周围地区还有江南的东北部一带今天夜间到明天上午很可能出雾,能见度将不足1000米,后天华北将降雪将会陆续的消退,但是在山东烟台和威海这一带,将会迎来大雪的天气。而且从明天晚上到后天,在渤海、黄海的北部海域将会刮起9级东北风,阵风10到11级。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关注城市预报!

为什么要关注天气预报?

气象学家们的事情是非常多的,并不是我们只知道的对天气进行监控和预测,所谓的看看天气就好了。

其实大部分的气象学家们所要做的事情是非常多的,当然根据相关仪器总结天气变化情况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还有很多工作要气象学家们来做,比如说制定相关的防灾,气象情报预报警报、短期气候预测、空间天气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城市环境气象预报、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和气候影响评价的发布,国际的环境组织会议交流和组织论证并审查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等都是需要我们气象专家来做的工作。

所以说其实大部分的气象专家都是有很多工作。

气象台主要的工作是负责天气预报,但是并不是之负责天气预报,还要做很多的预测工作和警报以及总结工作。

国内最精准的天气软件是哪款?

你好,

1、天气关乎很多事情,具体到个人,主要是为了预防疾病,尤其是感冒,关注天气变化,加减衣服。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如果要去外地,更要知道当地是什么天气情况,决定穿衣和携带的衣服。

2、特别是突然下雨或者降温,加减衣服不当很容易生病。关注天气可以注意下雨及降温。这种比较突然的天气变化是住在城市的人的必须关注点。

3、农村更不用说,需要关注天气帮助植物定期调整种植方式啊。

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地区或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阴晴雨雪、最高最低气温、风向和风力及特殊的灾害性天气。就中国而言,气象台准确预报寒潮、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出现的位置和强度,就可以直接为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服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活动范围空前扩大,对大自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而天气预报就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

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动力气象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某区域或某地点未来一定时段的天气状况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它是大气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对人们生活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天气很难预测?

国内较精准的天气软件是中央天气预报、中央天气预报、365天气预报的等如下:

1、中央天气预报

中央天气预报是一款手机天气软件,你可以在这里及时的了解到国内外各个城市的信息,包括空气质量、污染指数、PM2.5等等一系列的数据。

而且对于流量的消耗较少,挂在后台也没问题。中央天气预报包含国内外3000多个城市天气信息,精准定位,及时推送,用国内外多家气象机构数据,空气质量指数、污染指数、温度趋势、pm2.5等天气信息更加权威准确,乃出行旅游必备神器!

2、中央天气预报

墨迹天气,全球约5亿人在使用的天气APP,支持196个国家20多万个城市及地区的天气查询,精准定位及时推送,分钟级、公里级天气预报,实时监测阴晴雨雪。

提供15天天气预报,5天空气质量预报,实时空气质量及空气质量等级预报。特殊天气提前发送预警信息,帮助用户更好做出生活决策,从容应对各类天气状况。

3、365天气预报

365天气预报是一款功能强大、简单实用的手机实时新闻天气预报,这款软件支持实时空气质量及空气质量等级预报服务。

软件功能空气质量指数:空气指数界面升级,五天之内逐小时精准预报。天气反馈:反馈你看到的天气,都是气象员。每日详情:日出日落动态展示,黑夜白天尽在掌握。

4、趣味天气

趣味天气是一款生活服务的应用软件,趣味天气是个天气预测查询工具,提供各种详细的分析数据,方便用户合理的安排出行,简单实用方便。

准定位及时推送,分钟级、公里级天气预报,实时监测阴晴雨雪。提供15天天气预报,5天空气质量预报,实时空气质量及空气质量等级预报。

5、玛雅天气

玛雅天气是一款简约的手机天气客户端。玛雅天气准确的计算当前城市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还包含日常生活中出行穿衣、化妆保湿、空气污染、汽车出行等生活切身相关温馨提示。

特殊天气提前发送预警信息,帮助用户更好做出生活决策,从容应对各类天气状况。

天气预报颜色按等级是怎么排名的?

天气预报有时却令人失望。这其中有怎样的原因与困难?记者多方探访,告诉您——

“你们的天气预报怎么搞的,太没谱了!”

前些天,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主任、中央气象台台长矫梅燕,意外地接到了一位恼怒的陌生人在机场打来的质问电话。当天,北京机场出现大雾,但天气预报没有对这次大雾作出预报,结果航班延迟,耽误了这位乘客的行程。

当矫梅燕把这件事告诉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时,有着20多年预报经验的杨贵名“安慰”她说:在中央气象台会商室里,预报员经常会接到这样的电话。

“几乎每一次重大天气过程发生,我们都会接到这样的电话。有的态度非常严厉。”杨贵名对记者说。打电话者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的口音各异、身份不同,但抱怨的主题却一致:天气预报“不准”。

道是无晴却有晴

北京几次漏报、空报,或造成交通大瘫痪,或导致迎战“十年不遇的暴雨”落了空

在中央气象台所处的北京,天气预报“不准”的例子就有不少。3月18日至20日,北京市气象台发布的24小时最高气温预报与实际情况出现较大偏差,实际最高气温比前一天的预报值偏低5℃—6℃。3月30日,北京市气象台预报夜间有雨,然而,这场雨第二天早晨7点40分才开始下,导致很多人在上班途中遭到雨淋。

更让气象工作者尴尬的一幕,出现在3月23日——世界气象日。天气预报那天是阴天,结果北京城区却下了小雨。很多人来到中国气象局参观时,发现气象局的工作人员不得不撑着伞接待他们。

实际上,最近几年,北京还有几次漏报、空报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2001年12月7日的小雪、2004年7月10日的暴雨以及2005年对麦莎台风影响的预报。这几次不太准确的预报,或造成交通大瘫痪,或导致市民做好准备迎战“十年不遇的暴雨”,结果却落了空。

据了解,北京的天气预报水平,在全国处于比较靠前的位置。天气预报有时不准确的现象,在全国都比较普遍。

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信息集团气象节目主持人宋英杰,搜集了不少讽刺天气预报不准确的“段子”。有人把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道是无晴却有晴”,用来讽刺天气预报的不准确。“这是我所听到的最有书卷气的嘲笑了。” 宋英杰说。

天气预报不简单

对大气运动机理的认识还有限;观测网络还做不到“疏而不漏”;还不能完全模拟大气演变;预报员水平有差异,这些都会造成预报不准

那么,天气预报为什么有时候不准确呢?

中央气象台及北京市气象台的专家告诉记者,天气预报看似简单,实际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天气预报是以大气科学理论为依托,以各种气象探测手段为基础,以数值天气预报为核心,依靠预报人员的综合判断分析,最终形成的。“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某些不确定性,不可能每一次的预报结果都与实际一致。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现在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首先,人类对大气运动机理的认识还有限。阴晴冷暖、雨雪风霜,各种天气产生和变化,都是由大气不断运动造成的。由于大气运动的复杂性,科学家们还不能真实地描述大气运动的细微结构。

其次,气象观测网络还做不到“疏而不漏”。气象探测已发展成为覆盖地基、空基、天基的立体观测系统,地面观测站、高空观测站、自动气象站、雷达观测站、气象星组成了时刻监视大气运动和变化的观测网。但这个网络对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会有疏漏,就像大网捞小鱼,容易漏掉。而且观测资料可能会有误差,例如,风向、风速观测结果是用2分钟观测的平均值,可能就会有一定误差。

第三,数值天气预报模型不能完全模拟大气演变。天气的变化,是地球周围大气运动变化的结果,而大气运动变化,物理上要符合流体力学和热力学一些定律,这些定律可以用数学的语言,写成数学方程。人们利用高性能计算机,把天气预报问题变成数学方程求解的问题。这样的方法叫数值天气预报,这是现代天气预报的核心。然而,目前任何一套模型都不能真实地模拟大气演变,只是近似,必然存在误差。

第四,预报员之间的经验及水平会有差异。数值模式计算出来的预报结果,不能直接作为预报结论,预报员还要进行解释应用,根据当地情况进行订正。例如,北京北有燕山、西有太行山,天气预报必须考虑地形影响。预报员的个人经验也在复杂天气的预报和综合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

天气预报是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际上,在发达国家,天气预报不准的现象也经常出现。2005年,美国暴雨预报准确率也只有22%,台风路径预报误差是103公里。宋英杰说,他曾经在国外同行那里看到过一本小册子,内容是提醒气象工作人员面对公众嘲讽,如何保持心理平衡。

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差距

我国天气预报准确率、精细化程度、服务水平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气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建立了以数值天气预报为基础、人机交互信息加工处理系统为平台、综合应用多种预报技术方法的天气预报业务技术体系。预报时效基本覆盖了10天以内的所有时段,旬天气预报、逐日滚动的7天天气要素预报和3天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已在全国台站全面展开。台风、暴雨、大风降温、沙尘暴、高温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水平明显提高。

10多年来,我国天气预报质量评分曲线,呈现上升的趋势。按国际通用标准来评,目前对于小雨的预报准确率为60%,暴雨接近20%,台风的路径误差约为120公里。

“虽然有几次出现较大误差,但总体来看,今年以来北京市气象台预报准确率还比较高。”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继松说。据他介绍,北京市气象台1月至3月24小时气温预报(最高、最低气温)的准确率为70.4%;1月至4月13日, 24小时雨雪预报准确率为72.2%;1月至3月24小时5级以上大风预报准确率为84.6%。

气象专家们同时指出,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天气预报准确率、精细化程度、服务水平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中央气象台专家介绍说,我国数值天气预报的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还有较大差距。缺乏能满足精细化的要素预报需求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模式的预报时效与精细程度与世界先进模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专业数值预报模式主要还是以国外引进为主。资料同化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这是制约我国天气业务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我国数值天气预报产品解释应用的水平不够高。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预报能力明显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级和公众对天气预报准确性、精细化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加深了人们对天气预报信息的依存度。这使得人们对天气预报的“希望”和“失望”同时增加了。

“最后一公里”不畅通

概率预报反映不确定性,更为科学;预警信息还难以在有效时间内传递到用户手中

气象专家指出,人们认为天气预报有时候“不准”,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天气预报中,对降水等气象要素实行的是概率预报,例如,“明天降水概率为70%”等。而在我国,北京等地曾经进行了一段时间概率预报,但由于人们不适应、不理解,概率预报不久就被取消了。

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信息集团总经理石永怡在国外参观天气预报节目制作时,看到气象专家预报说:“这一地区的雪,可能下,也可能不下。” 石永怡认为,这实际上就是概率预报,是比较科学的做法。

专家们还指出,我国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还不畅通,这不仅不利于防灾减灾,也在客观上增加了人们天气预报“不准”的印象。

不同的天气系统,其可预报性时效是不同的,例如,对于局地强对流天气(如龙卷风、冰雹、雷暴大风等等),以目前的科学技术,提前48小时以上报出它的具体位置、强度很难做到。

“龙卷风、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从生成到结束往往只有几个小时,不可能提前很长时间预报。”矫梅燕说,“发达国家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时效也仅是十几分钟,虽然预警时间短,信息能及时传到人们手里。而我国预警信息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没有解决,难以在有效时间内将预警信息发到用户手中,使他们能够取有效措施防御气象灾害。”例如,北京市2004年7月10日的暴雨,气象部门提前一小时发布了预警,但当时很多人没有获得这个信息,导致莲花桥等地大量车辆被积水所淹。

北京“7·10”暴雨后,解决了电视插播气象警报的问题,但是,目前天气短信是收费的,气象部门希望能与通信部门特别是移动通信公司建立天气临近预警无偿发布机制。

准确率提高需长期努力

2010年监测预警率达80%以上,中短期天气预报和大气要素预报准确率将大大提高

去年1月院印发《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了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气象局随即启动了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最终目的是提高气象预报预测水平和服务能力。

在技改总体方案中,天气业务的改革重点是完善精细化预报业务流程,促进灾害性天气和定量降水预报的突破;完善临近预报和短时预报业务,建设突发性灾害天气预警预报体系,增强对突发件气象应急保障能力;建立四维资料同化系统,加强数值天气预报及其解释应用等。

按照中国气象局确立的目标,到2010年将建立基本满足国家需求、功能齐备先进、结构完整优化的集约化、研究型和开放式天气业务技术体制,形成天气业务在国家、区域、省、地、县的有序布局,天气业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天气业务科技水平显著提升。

届时,气象部门将综合利用天基、空基和地基观测信息,实现对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和相关灾害的全天候连续监测,监测预警率达80%以上。建立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的大气要素中短期精细化定量预报业务,中短期天气预报和大气要素预报准确率大大提高,4天降水预报达到2005年3天预报水平;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短期预报质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提高5%。(刘毅)

天气预报是怎么预测出来的

按等级排名为:蓝、黄、橙、红色。

新版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蓝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Ⅳ、Ⅲ、Ⅱ、Ⅰ级),分别代表一般、较严重、严重和特别严重。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

同时以中英文标识,与国家的所有应急处置等级和颜色保持一致。而台风、暴雨、寒冷3种预警信号的黑色预警信号成为历史,统一以红色为最高等级。

扩展资料:

对于普通群众而言,关注天气预报不仅能帮助人们避免遭到台风、冰雹、雷电等特殊灾害天气的侵害,即使日常生活、穿衣、旅游、出行等都能通过天气预报做出更好的安排和搭配。并且随着天气预报的发展,使群众能通过天气预报获得更贴近生活的信息。

雪、雾、霾等恶劣天气不仅影响了交通运输的效率,更直接对交通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冰雪导致的路面湿滑,以及雾、霾等造成的能见度低下,都可能对交通运输安全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准确的天气预报能帮助航空、公路、铁路、海运部门尽早了解灾害天气产生的时间和强度,并及时取措施保证交通运输的快速、高效和安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天气预报是通过对大气系统和海洋系统进行观测、分析和预测来确定未来天气的科学。

史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对天气进行预测,来相应地安排其工作与生活(比如农业生产、军事行动等等);今天的天气预报主要是使用收集大量的数据(气温、湿度、风向和风速、气压等等),然后使用对大气过程的认识(气象学)来确定未来空气变化。

由于大气过程的混乱以及今天科学并没有最终透彻地了解大气过程,因此天气预报总是有一定误差的;我国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就是从“风云一号”等气象卫星摄取的,利用卫星云图照片进行分析,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发展历史

数值是科学的语言。天气预报离不开仪器对大气运动的定量观测。我们可以把气象仪器的发明与应用定为早期天气预报的开始时间;西方15世纪发明了压板风速仪,首次可以对大气运动的速度(能量)进行定量测量了。

17–18世纪,科学家相继发明了各种定量测量天气现象的仪器,标志着气象科学研究的探测手段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英国物理学家虎克(1635–1703)发明了湿度计;1606年,伽利略发明温度计。1639年,伽利略的弟子Benedetto Castelli发明雨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