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期间京津的天气怎么样?

2.我发现天气预报一点都不准

西藏天气预报7天准确_西藏天气预报7天

B 北京S 上海T 天津C 重庆A 安徽F 福建G 甘肃G 广东G 广西G 贵州H 海南H 河北H 河南H 黑龙江H 湖北H 湖南J 江苏J 江西J 吉林L 辽宁N 内蒙古N 宁夏Q 青海S 山东S 山西S 陕西S 四川X 西藏X 新疆Y 云南Z 浙江X 香港A 澳门T 台湾G 国外 B 北京 B 北京C 昌平C 朝阳D 大兴F 房山F 丰台H 海淀H 怀柔M 门头沟M 密云P 平谷S 石景山S 顺义T 通州Y 延庆 取消 今天3月16号星期六 白天 夜间 17~5℃多云 微风明天3月17号星期天 白天 夜间 20~6℃多云 西南风3-4级未来3~7天预报 (仅供参考) 18号星期一 17~2℃多云北风3-4级19号星期二 16~3℃阴东风3-4级20号星期三 13~4℃晴南风3-4级21号星期四 17~2℃晴微风22号星期五 11℃晴北风3-4级

10.1期间京津的天气怎么样?

7天以内的天气预报是最准的。

受科技发展水平限制,7天以内的天气预报还是有一定把握的,时间越近可靠性越大,因此当前我国向公众发布的天气预报一般在一周内。暖冬或冷冬指整个冬天(通常指12月-2月)的气温总趋势,今年12月我国气温是偏低的,是冷冬或暖冬,还要看明年1、2月份情况。

扩展资料:

天气预报(测)或气象预报(测)是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未来某一地点地球大气层的状态进行预测。从史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对天气进行预测来相应地安排其工作与生活(比如农业生产、军事行动等等)。今天的天气预报主要是使用收集大量的数据(气温、湿度、风向和风速、气压等等),然后使用目前对大气过程的认识(气象学)来确定未来空气变化。由于大气过程的混乱以及今天科学并没有最终透彻地了解大气过程,因此天气预报总是有一定误差的。

参考资料:

天气预报-百度百科

我发现天气预报一点都不准

北方大部将降温 局部地区最高降温达10℃

中新网9月27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受东移弱冷空气影响,未来三天,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东部、东北、华北、黄淮、江淮等地将先后出现4~6级偏北或偏南风,部分地区并伴有降水天气;冷空气前锋过后,上述地区气温将下降4~6℃,局部地区降温幅度可达8~10℃。

受冷暖空气的共同影响,青藏高原、西北地区中东部、华北、西南地区西部等地未来三天多阴雨(雪)天气。

具体预报如下:

27日08时至28日08时,新疆西南部、西藏的部分地区、青海大部、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雨(雪)或雨夹雪;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南部、辽宁东部、吉林东南部、黄淮、江淮中北部、江汉地区、广西大部、海南以及西南地区大部等地有小到中雨或阵雨,其中,云南西南部、四川东部、陕西北部和西南部、山西西南部、湖北西北部、河南西南部、江苏北部等的部分地区有大雨。内蒙古东部、华北北部、东北地区等地有4~6级偏北。渤海、黄海北部有5~7级偏北风。

28日08时至29日08时,新疆西南部、青藏高原中东部有小到中雨(雪)或雨夹雪;内蒙古西部偏南地区、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汉、福建东部沿海、台湾盛华南南部以及西南地区大部有小到中雨或阵雨,其中,甘肃东南部、陕西西南部和北部、山西中部、四川东部、云南西部的部分地区有大雨,局地有暴雨。新疆西北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有4~6级偏北风。渤海、黄海有5~7级偏北风,南部海区有5~7级偏东风。

29日08时至30日08时,新疆西南部、青藏高原中东部有小到中雨(雪)或雨夹雪;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西部偏南地区、华北大部、黄淮西部和北部、江汉大部、浙江东南部、福建东部沿海、台湾盛华南中南部以及四川大部、云南西部有小到中雨或阵雨,其中,陕西北部、山西中北部、四川东北部、云南西部以及海南东部和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东海、台湾海峡及南海北部有5~7级、阵风8~9级偏东风。

(中国新闻网)

最多只能预报3-7天的天气,可以去腾讯网天气专栏、CCTV天气预报专栏看一看。

会有不准的时候,但是大部分都是准的,不准的原因主要因为地面变量,比如天气会受地表山川、河流以及人类每天排放的各种气体或是污染的影响。而另一个就是时间变量,当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叠加,短期内无限接近正确值,时间长了以后,准确率衰减就会非常厉害。

天气预报是个复杂的系统,失之毫厘,谬之千里。计算方案里面有很多数据是变化和不够精确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张庆红解释说,负责初始数据的观测站未能达到理想所需,这给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打了折扣。

理想情况下,全球不同地理位置、不同高度层面需要数量级达到106至107的观测站。而现实中,这个数值仅为103至105。而且,观测站分布极不均匀,如我国的青藏高原气象观测站就很少。同时,这并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因为大气是流动的,即使国内的观测点很密,周边国家达不到要求,也会影响初始数据。

扩展资料

除了观测站点的数据局限性,仪器观测误差与计算误差也十分可观。从加工程序来讲,由于数值预报模型建立在流体力学方程组的求解之上,在求解方程组时用差分的计算方法,必然引起计算误差。

“我们只能努力通过对物理过程的精确认识让模式更接近真实大气,但它不是真实大气环境的还原,所以基于这个模式所计算出的大气未来走势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张庆红说。

不同地理环境也对预报准确度影响深刻。平均水平相同的情况下,山区、湖泊、农田、城市等的天气状况都会不同。如果把数值预报计算网络缩小一半,即对更小尺度进行运算,计算量大体会增加16倍。

但在运算中,一些类似于地形等的信息依然难以充分表达,大气运动的物理过程细节不能很好反映,必须依靠预报员通过他们的分析、验证与经验再次订正。“这个时候,气象预报员不像‘科学家’反而更像个‘艺术家’。”张庆红说。

人民网-天气预报到底准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