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山未来一周天气情况

2.天气预报可以预测几天?

未来一周天气预报情况最新预测分析_未来一周天气预报情况最新预测分析表

预计未来几天,受第6号台风“烟花”影响,全市风力将逐渐增大,23-26日多阵雨或雷雨天气。

请大家及时关注最新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

天气预报

图源中国天气网

23日24-31℃雷阵雨

24日24-28℃雷阵雨转中雨

25日-28日小雨

大家出门请备好雨具。

_小贴士

出门在外,暴雨来袭怎么办?

1.遇到突然的雷雨,可以蹲下,降低自己的高度,同时将双脚并拢,以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

2.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

3.不要在水体边、洼地及山顶、楼顶上停留。

4.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及接打手机。

5.不要触摸或者靠近防雷接地线,自来水管、用电器的接地线。

6.当发生溺水时,不熟悉水性时可采取自救法:除呼救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此时千万不要慌张,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而使身体下沉更快。

7.在水中发生抽筋,千万不要惊慌,一定要保持镇静,停止游动,仰面浮于水面,并根据不同部位采取不同方法进行自救。使身体成仰卧姿势,用手握住抽筋腿的脚趾,用力向上拉,使抽筋腿伸直,并用另一腿踩水,另一手划水,帮助身体上浮。

8.遇到山洪时,要保持冷静,尽快向上或较高地方转移;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千万不要轻易涉水过河;如被山洪困在山中,应及时与当地有关部门取得联系,或发出求救信号,寻求救援。

佛山未来一周天气情况

天气预报是通过对大气系统和海洋系统进行观测、分析和预测来确定未来天气的科学。

史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对天气进行预测,来相应地安排其工作与生活(比如农业生产、军事行动等等);今天的天气预报主要是使用收集大量的数据(气温、湿度、风向和风速、气压等等),然后使用对大气过程的认识(气象学)来确定未来空气变化。

由于大气过程的混乱以及今天科学并没有最终透彻地了解大气过程,因此天气预报总是有一定误差的;我国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就是从“风云一号”等气象卫星摄取的,利用卫星云图照片进行分析,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发展历史

数值是科学的语言。天气预报离不开仪器对大气运动的定量观测。我们可以把气象仪器的发明与应用定为早期天气预报的开始时间;西方15世纪发明了压板风速仪,首次可以对大气运动的速度(能量)进行定量测量了。

17–18世纪,科学家相继发明了各种定量测量天气现象的仪器,标志着气象科学研究的探测手段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英国物理学家虎克(1635–1703)发明了湿度计;1606年,伽利略发明温度计。1639年,伽利略的弟子Benedetto Castelli发明雨量器。

天气预报可以预测几天?

佛山天气预报末来三天 日期天气现象气温风向风力18日星期三白天中到大雨高温 26℃ 无持续风向 微风 夜间大雨低温 22℃ 无持续风向 微风 19日星期四白天大到暴雨高温 26℃ 无持续风向 微风 夜间暴雨低温 22℃ 无持续风向 微风 20日星期五白天暴雨高温 26℃ 无持续风向 微风 夜间中雨低温 22℃ 无持续风向 微风 - 本站佛山天气预报前三天为精确预报,佛山天气预报最后三天可能偶有误差,佛山天气预报仅供参考! 21日星期六白天阵雨高温 28℃ 无持续风向 微风 夜间多云低温 23℃ 无持续风向 微风 22日星期天白天多云高温 30℃ 无持续风向 微风 夜间多云低温 24℃ 无持续风向 微风 23日星期一白天雷阵雨高温 30℃ 无持续风向 微风 夜间中雨低温 23℃ 无持续风向 微风 更多佛山天气情况请查询: 天之内的天气预报相当准确 超出部分就说不准了

天气预报是预测几天之内的天气变化过程。传统天气预报建立在半经验、半理论的基础上,具有模糊性,误差也比较大。科学的发展为短期天气预报提供了很好的工具。例如,用多普勒雷达探测几百公里范围内云的情况,可以知道雷雨云的结构,知道水滴、雨滴在哪里,还能知道云的运动方向。卫星云图给我们带来许多信息,这在过去是做不到的。现在,3天之内的天气预报已经相当准确,许多人已经习惯了每天听天气预报,根据天气状况决定各种活动的安排,非常重要的活动甚至还要求气象部门给出定时、定量、定点的精确预报。

气候预报则是中长期的。例如3月份预报4月份的气象状况,这时不可能预报4月份每天的天气,但可以预测4月气温比平常高还是低;雨量比平时多还是少。跨季节的气候预报非常重要,例如降雨、降雪的预报,大风、降温的预报,江河汛期预报,灾害性天气多还是少的预报等等,关系到政府的决策,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要求气象学家作出准确、科学的预测。

对气象预报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光靠经验不行,半经验、半理论也不行,要有新的科学方法。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气象学和数学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数值天气预报就是一种全新的科学方法。它建立在对大气变化物理过程研究的基础上,用高性能计算机来求解一组支配大气运动的方程组,"算计"风云雨雪的变化。

气象学研究的是整个大气层,不可能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人们每天感受到阴晴雨雪等天气,都发生在环绕人类居住的地球表面10多公里的大气层里。大气是一种流体,它的运动变化遵守质量和能量守恒等6个经典的数学物理方程。数值天气预报的数学模型和数学物理方程组就是从这里来的。但是影响天气的因子太多了,都要考虑进来,自由度非常大。

如果说数学模型和高性能计算机是数值预报系统的大脑,那么各种各样的大气观测站、气象雷达、气象卫星则构成了数值预报的眼睛。

为提高数值预报的粗确度,还要有一整套稠密的观测大气的网络。

我们把地球大气分成许多不连续的网络,每个结点是一个自由度,垂直方向又可以取许多层球面。全球有大量高空气象探测站(我国就有300多个),另外还有气象卫星(包括太阳同步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以及其它多种遥感观测仪器。海上即将有3000多个装在浮标上的观测点。气象观测获取的资料,一方面作为数值预报的初始场,另一方面用来检验数学模型算出来的结果是不是正确。

地球表面的许多因素都影响到数学模型中的参数。例如地球表面是海洋还是陆地,是森林、草原还是沼泽,有没有冰雪等。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地跨高、中、低3个纬度带,地形复杂,气象灾害频繁,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数值预报的优势所在。我国是世界上少数能开展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