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天气预报技术手册_广东天气随机切换
1.监督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报告5篇
2.陶诗言的技术成就
3.中国民用航空气象工作规则
4.计算机软考是全国统一试卷吗?
(一)加强现代天气业务的人才队伍建设
1.提高现代天气业务人才队伍数量
根据现代天气业务发展对天气预报、数值预报研发和预报技术开发人员的不同要求,持续引进高素质人才和合格毕业生,并通过对高校学生培养的引导和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多种途径提高高校毕业生的气象业务基本素质。进一步完善国家、省、市、县级预报业务岗位设置,发展壮大国家级数值预报研发队伍,稳步增加天气业务人才队伍数量。
2.完善相关机制,提高预报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组建若干由国家级、省级预报专家组成的、有专业特色的专家型预报团队,引领和推进预报业务建设和预报技术研发的不断深化;加快“双百”实施,鼓励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建立和完善常态化的预报员岗位培训和交流制度,选派骨干预报员到先进国家学习进修,开展每五年一次的预报员轮训,促进预报员理论基础、预报技能和研发能力的持续提高;定期更新预报员手册,为预报员培训提供基础教材;加强对预报员的爱岗敬业教育;逐步开展地(市)级以上气象台长的业务与管理培训;建立完善预报员选拔、考评、奖惩、晋级和职称评定制度,突出对预报能力与预报质量的考核与评价;实行预报员持证上岗制度,建立预报员定级制度,完善首席预报员评审与激励制度。具体措施:
(1)修改完善百名首席预报员的评审办法;
(2)制定百名首席预报员动态管理办法;
(3)组建由国家级、省级首席预报员组成的台风、暴雨、强对流专家团队,并制定相应的研究和管理办法。
(二)提高现代天气业务的科技支撑能力
1.加强关键技术的科研开发
加快实施《天气研究》,重点围绕资料同化技术、数值模式技术、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短时临近预报技术、定量降水估测与预报技术、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和集合概率预报技术等业务急需的关键技术,制定目标明确的科研,取集约化和开放式的研发模式,吸纳国内外成熟的先进技术,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和业务系统建设。具体措施:
(1)制定实施未来3年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建设、精细化预报、QPE/QPF、台风预报、业务平台建设等专项业务研发并逐年滚动更新;
(2)推动RUC、SWAN、MICAPS、中尺度天气分析等业务系统的推广应用。
2.加强科研与业务的合作
强化科研与业务单位围绕天气业务关键技术在项目立项、科研开发以及成果应用等方面的紧密合作,保证科研与业务的结合。业务和科研单位应加强预报技术总结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凝练预报业务中的科学问题。科研单位应重视并积极组织科研成果的中试、准业务化试验和应用培训;业务单位应加强科研成果业务测试平台建设,为科研成果的业务转化创造条件。同时,建立并完善科研成果转化的业务检验、业务准入机制,保证成果业务应用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加快关键技术的业务化进程。
3.完善科研开发和业务建设的考核评价机制
完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员的不同考核评价办法,鼓励科技人员持续地、深入地解决天气业务中的技术难点和实际问题,并保持研发队伍的相对稳定。完善和扩大预报员专项,让更多的预报员在研究天气业务的难题中提高自身的水平。
(三)加强气象观测和信息网络对现代天气业务的保障
1.提高气象观测的质量和针对性,增强气象观测支撑能力
建立观测与预报的互动机制,加强各类观测数据的标准化建设和质量控制,健全新资料的业务准入制度,提高观测资料质量。同时,针对预报业务需求,结合观测技术的发展,发展水汽、气溶胶等专项观测系统,提高观测的针对性。
2.完善气象通信系统,保证所需资料和产品的时效
合理设计全国气象宽带网络系统和全国卫星气象广播系统信息传输方案。根据各级气象台站对气象资料和产品的需求,按照轻重缓急,合理设计传输方式、通信路由和优先级别,保证各级气象台站开展现代天气业务所需资料和产品的时效及质量。
3.实现计算机的升级与合理分配,增强保障能力
实现计算机的升级和有效利用,加强对计算机的科学管理。成立中国气象局计算管理组织,统一进行高性能计算机等基础的规划和管理,定期开展使用情况定量评估。合理分配科研与业务的计算机,保障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和科研的顺利进行。
(四)加大对现代天气业务的投入
1.建立稳定的业务投入机制
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的公共财政投入,建立和完善现代天气业务稳定的投入机制。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天气业务经费,做到统筹设计、合理分配、集约高效,促进现代天气业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针对业务中存在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多渠道争取项目支持。积极通过行业专项、科技项目、中国气象局项目以及地方各类项目的立项支持,加大对数值预报、资料同化、多种资料的应用、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建设、精细化预报、QPE/QPF、台风预报、业务平台建设等预报关键技术和预报系统的投入力度,并稳定增加预报员专项经费。
(五)加强现代天气业务的科学管理
1.制定和完善业务发展实施
各省要根据现代天气业务发展指导意见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制订本地区天气业务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适合于本地区的天气业务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制订年度任务并纳入目标考核。
2.推进规章制度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加强业务规定、技术规范的制定和完善工作。逐步建立科研成果和新资料业务化评价方案,制定中尺度天气分析、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延伸期预报等业务技术规范,完善预报质量检验评价方案,修订各级气象台站天气业务的任务和职责,促进相关业务的规范有序发展,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完善上下有机结合的现代天气业务体制。
3.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指导业务技术发展
成立数值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预报等领域的专家组或专家咨询委员会,对相关业务的发展、管理以及科研开发提供咨询与指导。
监督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报告5篇
现代天气业务以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为核心,重点围绕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建设、专业化监测预报业务和技术系统研发、多种观测资料综合分析应用、集约化预报业务流程调整与完善以及专家型预报员团队建设等方面推进现代天气业务发展建设。其业务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
(一)数值天气预报业务
按照《中国气象局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发展(2008—2011年)》及其滚动修订的,推进GRAPES模式发展。在进一步改进和深化T639业务模式应用的基础上,发展建立以GRAPES模式为基础的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及动力和统计相结合的数值预报产品解释应用业务。
1.数值预报模式
发展完善三维/四维变分同化分析系统并业务运行。提高全球模式卫星遥感资料同化应用水平,在全球变分同化分析系统中卫星遥感资料能够占到所同化资料总量的80%以上。建立区域变分同化系统,有效同化应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卫星、自动站等高时空分辨率的稠密资料,实现逐小时快速资料同化分析,显著改善对中小尺度系统的分析模拟与短时短期预报能力。有效融合洋面上可获得的卫星、雷达等各种观测资料,完善台风涡旋初始化技术。研发陆表参数的资料同化方法,建立全球实时下垫面资料自动生成系统。开展中国区域资料再分析,利用成熟的区域同化与模式,建立10年长度的试验性再分析资料集。
建立全球25公里分辨率和中国区域3~5公里分辨率的分析与预报系统。优化全球模式动力框架和垂直坐标,改进极区和大地形区的处理方案。考虑平流层物理过程,提升模式顶高。重点改进影响东亚区域预报技巧的降水过程、陆面过程的参数化方案,优化辐射过程中云的处理和预报方案,实现物理过程的合理精细化,发展能反映中国天气气候特点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研发模式动力诊断与物理诊断的技术和软件,建立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综合诊断平台,为模式预报性能的改进提供依据。
在国家级发展全球、区域集合预报系统并实现业务运行。发展基于奇异向量的初值扰动方法和物理过程随机扰动方法;有效增加集合预报样本、模式空间分辨率和预报时效,全球集合预报的预报时效达到2周。完善中国TIGGE中心建设,发展多业务中心多模式集合预报集成技术,进一步提高温度、定量降水等要素的概率预报能力;发展概率预报降尺度技术,进一步提高精细概率预报水平。区域级参与国家级数值预报系统研发,并针对本区域开展适合于本地地域与气候特征的区域数值预报业务。
2.数值预报产品统计释用
发展基于T639模式及业务化的区域数值预报模式的解释应用工作,完善数值天气预报产品释用和订正平台。在国家级建立中短期灾害性天气的集合预报释用业务,加强数值预报产品应用的指导能力建设,增加指导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提高指导产品的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国家级制作7天全国县市和5公里格点的气象要素客观释用产品并下发,省级结合本地经验制作精细到乡镇及其他服务地点的气象要素释用产品。
(二)天气分析业务
以多种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的综合应用为基础,以MICAPS系统为平台,逐步从以天气尺度分析为主的业务向天气尺度与中尺度分析相结合的业务转换。
1.天气尺度和中尺度分析业务
开展并完善基于多种资料的天气尺度和中尺度主观分析业务。完善基于高空和地面资料的常规天气尺度分析业务,特别是对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有明显影响的各种特征线、特殊区域、特征系统和物理量的分析。开展基于中尺度观测资料和快速更新同化系统输出的精细数值分析预报产品的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绘制反映中尺度天气系统发生发展特征及其环境特征的综合分析图。加强对中尺度系统的空间结构、要素配置和物理过程演变的认识和理解,准确判断灾害性天气的种类、强度和落区。完善天气图分析规范。国家级重点加强天气尺度分析,并将分析的地面和高空图下发给各级气象台站,同时开展中尺度分析,为强天气潜势预报奠定基础。省级重点加强中尺度分析,为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和灾害性天气短期落区预报提供支持。地、县级气象部门利用上级的分析产品,做好本地灾害性天气预报和补充订正工作。
完善和发展基于多种资料的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的动力热力特征物理参数客观诊断分析技术。国家级向全国提供基于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模式系统输出的物理量客观诊断产品,各级气象台站做好客观诊断产品的应用,建立适应本地灾害天气特征的物理量指标体系。
2.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监测分析业务
在国家级和省级研发灾害性天气、气象灾害的特征识别技术。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针对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雷电、冰雹、霜冻、大雾、冻雨、雾凇、龙卷等灾害性天气以及干旱、地质灾害、山洪、城市洪水、道路结冰、积雪、电线结冰、森林和草原火险等气象灾害不同特征,通过各种观测资料的融合分析,在MICAPS平台下实现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的人机交互识别和报警功能,建立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的监测分析业务。通过完善区域联防制度,实现上下游台站间的信息通报。加强气象灾害的现场调查和地区间观测数据的实时共享。完善预警软件系统的协同功能,提升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的监测率。
3.数值天气预报产品检验、评估及订正业务
各级气象台要以各种实时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检验结果和预报员经验为依据,开展数值预报形势场、要素场以及主要天气系统的动态检验,分析误差规律;比较不同数值模式产品误差,分析数值预报产品相关特征线和特征天气系统的演变规律,订正主要天气系统的移动、强度等信息,提高数值预报产品的使用能力。在国家级开展地面预报图订正业务,并将订正后的地面图下发各级气象台站。
(三)天气预报业务
以多种资料融合技术和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提高灾害性天气快速诊断和短时临近预报水平。以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技术和预报员经验为依托,发展精细化气象要素短期预报业务,特别是定量降水预报业务。利用动力和统计相结合的技术,完善灾害性天气落区短期预报业务。以集合数值预报为依托,提高降水、灾害性天气和其他极端天气的概率预报水平。依托超级集合预报改进完善中期预报业务、发展延伸期预报业务,逐步建立无缝隙预报业务体系。
1.临近预报业务(0~2小时)
大力发展各种观测资料的融合技术,加快建设基于雷达、卫星和自动站资料的定量降水估测(QPE)业务。发展短时强降水、雷电、冰雹、雷雨大风、龙卷等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分析技术,增强对强对流天气的识别能力。发展强对流天气和台风等的临近预报技术,研发外推预报和数值预报产品释用相结合的预报技术,提高预警时效。在省级和地市级应用具有实时自动识别、报警和预报功能的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业务系统。增强预报员对雷达、卫星等资料的分析和对强对流天气的识别能力,提高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命中率和时效。
2.短时预报业务(0~12小时)
发展气象观测资料与高分辨率数值分析预报产品融合技术。加强预报员对高分辨率快速分析预报产品的分析和应用,增强对中尺度天气系统及其特征物理量的综合分析能力。发展基于动力和统计释用的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技术。
在国家级和省级建立12小时内时间分辨率小于3小时的灾害性天气种类、强度和落区预报业务。在国家级建立基于集合预报的短时灾害性天气概率预报业务。建立全国上下联动的短时预报业务技术流程。
3.短期预报业务(1~3天)
改进基于稠密气象观测资料和高分辨率数值模式产品的气象要素预报释用技术,发展模式释用与交互订正相结合的站点、格点两种方式的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系统,建立全国5公里格点和乡镇及其他服务地点的气象要素预报业务,24小时预报时效内时间分辨率达到3小时。继续提高温度、风、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的预报准确率,特别是提高定量降水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发展主观等级降水预报与高分辨率数值模式产品融合的定量降水预报(QPF)技术,定时制作72小时预报时效内时间分辨率为6小时的降水预报产品。开展预报时效达72小时的雷雨大风和冰雹潜势预报业务,24小时内时间分辨率达到6小时,24-72小时内时间分辨率达到12小时。建立全国统一的精细化预报产品共享数据库(NWFD),向专业气象预报系统和社会公众提供数字化产品。
提高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报能力以及风雨预报精细化水平。72小时预报时效内时间分辨率达12小时;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接近100公里,台风强度预报误差降至4.5米/秒左右。
国家级和省级要大力发展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业务,建立和完善灾害性天气的概念模型和预报指标体系。在国家级建立区域集合预报产品分析和灾害性天气概率预报业务。省级建立并加强精细到乡镇及其他服务地点的气象要素预报业务。加强各级预报员对气候背景、主要影响系统发生发展演变特征、数值预报形势场和特征物理量场的分析工作,提高预报员对各类灾害性天气识别和分析能力,发挥预报员对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和分析订正作用,做好灾害性天气种类、强度和落区预报。
4.中期预报业务(4~10天)
大力研发灾害性天气的中期客观预报方法,国家级要大力发展针对中期集合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技术,发展降水、温度、相对湿度等常规气象要素以及高温、强降水、低温冷害等灾害性天气中期概率预报方法,开发相应的概率预报产品。
发展台风路径和强度的中期预报方法,尤其大力发展基于全球模式和区域模式基础上的集成预报、集合预报和概率预报技术,延长台风预报时效至120小时,发布台风强度和路径概率预报产品。
在国家级和省级发展数值预报可用时效内逐日滚动的常规气象要素预报业务,在国家级建立灾害性天气中期概率预报业务。提高国家和省级预报员对中期数值预报产品的性能分析与解释应用能力,用天气气候学、动力统计学方法,重点提高灾害性、关键性和转折性天气的中期预报水平。
5.延伸期预报业务(11~30天)
在国家级发展海陆气耦合模式及其集合预报业务系统,积极研发延伸期降水和温度距平概率预报产品。研究引发我国持续性异常气象的大气环流前兆信号,建立我国持续性异常气象的动力统计预报方法。基于集合预报业务系统,结合天气气候学、动力统计学等方法,建立重大天气过程和降水、温度要素的延伸期客观预报系统,结合现代气候业务发展,开展延伸期预报业务。
(四)预报技术总结和产品检验业务
在各级气象部门建立常态化的预报技术总结机制,推进预报技术总结的系统化和深度发展。加强天气业务产品的检验。
1.建立天气预报日志制度
在各级气象台建立天气预报日志制度,及时记录各类重要天气的预报过程和预报思路、各种数值预报产品的预报性能、各种新资料的应用情况以及各地特色预报方法使用效果等,为总结预报经验与教训、分析数值预报模式性能、研究改进预报方法提供一手信息。要将天气预报日志制度建立列入业务考核内容。
2.建立预报技术总结交流机制
各级气象部门应建立常态化的预报技术总结机制,及时总结各地发生的重大天气过程,积累预报经验,凝练相关科学问题。发挥电视天气会商系统、气象网站、技术总结专刊和专业期刊作用,为预报技术总结提供交流平台,推进预报技术总结的系统化,编制分省和分天气类型的预报员手册。
3.建立分类预报产品检验业务
系统开展预报产品检验和评估业务。改进常规气象要素预报检验业务,建立并完善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中期天气预报和延伸期天气趋势预报的检验业务,加强业务数值模式预报性能的实时检验评估业务。分别建立基于统一检验方法的全国及分省的检验评估业务和省级台站相对中央气象台的检验评估业务。
重点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和短时临近预报检验方法研究,改进完善各类预报产品的客观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检验评分系统。通过预报产品的检验达到客观评价预报质量、分析误差来源的目的。
(五)预报业务的技术系统 按照“统一设计,有序实施”的原则,逐步建立集约化的基本天气预报业务技术系统。发展全国通用的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MICAPS),发展全国标准化与地方化结合的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SWAN),建立全国精细化预报产品共享数据库(NWFD)。
1.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MICAPS)
进一步确立MICAPS在全国天气预报综合业务平台的核心和基础地位,由国家级牵头,集约化、专业化地发展全国适用的MICAPS平台系统,实现软件设计通用化、数据共享标准化、系统结构网络化、交互工具人性化。加快MICAPS系统的天气分析、精细化预报交互订正、中期预报以及数值预报产品分析等通用功能模块的开发和应用,实现MICAPS的数值预报产品时空一致性、要素协调性计算的格点化订正功能,强化MICAPS在各级气象台天气分析预报业务中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基于MICAPS技术框架,开发台风、海洋、水文、交通等专业化模块,为全国现代天气业务提供专业化平台支持。
2.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SWAN)
继续开展全国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SWAN)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对雷达、卫星、地面自动气象站和中尺度快速同化资料的使用水平;实现短时强降水、冰雹、雷暴大风、龙卷等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自动识别;建立定量降水估测和临近预报、强对流短时和临近预报、闪电临近预报等方法,并基于MICAPS技术框架实现产品的综合显示和分析。各级气象台在该系统的规范和标准功能体系下结合地方灾害性天气特点建立本地化的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
3.精细化天气预报产品共享数据库(NWFD)
发展全国精细化预报产品共享数据库(NWFD),保证对外预报服务产品的一致性。国家级重点提供县级以上城市的要素预报产品,省级提供本省内更加精细化的城镇预报产品。开展基于格点化气象要素预报的数据存储和检索功能,实现要素预报结果实时提供、网上直接调用、结论实时评定等功能。
4.业务技术系统二次开发
国家级加强MICAPS,SWAN,NWFD等业务技术系统研发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提升框架设计的开放程度,提供二次开发工作便利条件。省级单位根据本地业务需要和数据特点在总体框架下开发本地应用模块,力争使基本天气预报业务的技术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陶诗言的技术成就
#报告# 导语总结报告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做指导。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监督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报告,欢迎阅读!
1.监督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报告
自本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20xx年12月6日建立以来,本人按照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中有关监督员的职责要求,对本中心检测的关键环节进行了监督,现将监督方面的工作情况作如下小结并上报管理评审:
1、对检测人员及操作的监督。
对检测人员是否按照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要求进行检测实施了监督,监督过程中发现检测人员对检测标准理解不透、掌握不牢等问题,组织了针对性的培训。确保检测人员按相应的标准、作业指导书规定的程序、方法和要求进行检测,并形成及时、准确、清晰、完整的记录。对新进人员进行了重点监督,监督其对于本中心规章制度、作业文件、检测方法、仪器设备的性能等方面的熟悉程度,监督其仪器操作、原始记录的填写是否规范,数据、结果是否真实可靠。
2、对仪器设备的监督。
确保仪器设备功能正常,在有效的检定或校准周期内,使用、维修、保养有记录;新购、长期未使用或维修过的仪器设备的能正常使用;监督仪器的期间核查和维护保养按实施;仪器的使用状态满足检测需要;仪器的存放和使用环境符合要求。
3、对样品的监督。
监督样品的准备或制备活动是否符合标准和作业指导书中的规定,监督样品的标识、试验状态标识是否规范,监督检测样品的交接、保管和留样是否按照体系文件的规定进行管理,对不符合规定的情况提出纠正,并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跟踪验证。
4、对设施和环境条件的监督。
对环境条件有特殊要求的仪器设备,按照《设施和环境条件一览表》的要求,确保其检测区域的环境条件进行有效地控制,确保测量结果和仪器设备精度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检测区布局确保不能有相互间干扰、影响,对涉及危险、安全及特殊要求的实验区,确保有效的隔离、防护措施和必要的警示。
5、对检测结果的监督。
确保本中心客观、准确、清晰、完整地出具检测报告,确保报告的规范性,编制、审核、签发、修改、存档、借阅等各个环节均按照《结果报告管理程序》执行。报告的内容满足客户需求的全部信息;数据与原始记录一致、计算数据正确、必要时检查有关不确定度分析的准确性;确保检验结论正确、用语规范。
6、对其它方面的监督。
确保样品、技术资料、检测过程和检测结果的保密要求得以贯彻实施,确保本中心全体人员遵守《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程序》的全部规定;监督员工是否有违背自律、公正行为和诚实性准则、质量方针的情况,一旦发现及时对进行其培训教育、批评帮助。监督安全环保员对检测过程中产生的三废物品的处理,对不符合规定的处理方式提出改进意见,并监督其落实执行;监督检测人员在进行试验操作时,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持证上岗,不得违规操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安全监督员应按照作业指导书中规定,启动应急措施,对不符合规定的情况提出整改意见;监督本实验室仪器设备、参考标准、标准物质量值溯源的控制,确保在使用时具备规定的计量特性,以保证检测数据可靠、准确。
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一般不符合项,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并对不符合的严重性和可接受性进行评价,提出处置意见,明确纠正和纠正措施要求,对不符合工作纠正/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证实所取的措施已消除了产生不符合工作的因素,通知相关部门恢复工作,对管理体系或技术运作过程中的潜在的不符所取的预防措施的实施进行跟踪验证。
2.监督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报告
村务监督委会在乡党委领导和乡纪委的关心帮助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面提高村监委会的工作质量为目标,经过不懈努力,各项工作进展有序,现在如下总结:
一、积极履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职责
按照上级关于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实施方案中规定的村监委会的职责权限,结合本村实际,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监委会的工作职责。首先是监督村务公开。村民监督委员会对村“两委”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时间、内容、形式和落实情况进行审核、检查、监督;对村级事务的管理。尤其是集体资产、、资金的管理实施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其次是参与村务管理。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列席村“两委”班子重要会议,有权对村委会未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公开表决而自行决定的重大决策提出纠正意见;对村财务管理情况有疑议的,经五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后可要求村民委员会举行听证。评议“两委”干部。年终村民监督委员会参与听取村干部述职述廉和考核评议。质询“两委”决策。使村民监督委员会工作真正做到参与不决策、监督不越权。
二、严格村务监督委员会管理,推动村级党风廉政建设
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指导思想主要是立足于完善村级干部权力制衡机制,其目的是在监督上实现多方面的机制创新,实现对村干部的经常性监督,让干部的权力置于有效地制度监管之下,体现在为事后查处为事前和事中监管中。每月召开一次监督小组与村党支部联席会议,对本月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核,对计生工作审核,救灾款、扶持款等进行督查。自开展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以来,全村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村级干部廉政意识明显增强,违纪问题明显减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也减少。让干部清白,群众明白。
三、相关资金公示
20xx下半年,我村共有农村低保户59户,120人,低保标准为:A类每月375元/人;B类每月282元/人;C类每月232元/人。城市低保1户,1人,标准为每月440元/人。农村特困和城市特困5户,6人,标准为每月882元/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8户,23人,标准为每月70元/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8户,8人,标准为每月80元/人。临时救助2户,9人,共计4000元。党费收缴64人,共计274.2元。
四、村干部任免
任命xxx为xx村主任助理一职,聘用xxx为村委会金融协办员、民政协理员一职。
五、存在的不足
(一)部分村“两委”主动接受监督意识不强,甚至有部分村干部不愿接受监督;
(二)监督委员会成员主动监督的信心不足,不敢监督;
(三)工作范围和业务界限还不十分明确;
(四)村民参政议政意识不强,不关心监督。
六、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村级干部教育培训、强化村“两委”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增强监委会成员主动监督的信心;
(二)提升村民参政议政意识,使群众关心监督,全力支持村务监督委员会各项工作;
(三)加强对监委会成员的培训力度,使其正确行使权利,充分做到民主监督。
3.监督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报告
自担任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以来,本人秉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履行职责。
一、注重对新学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今年运输队新分配的学员很多,有学调车员的、有学乘务员的、扳道员的,对于他们来说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或是退伍军人,也许从未接触过工地施工作业环境,该如何面对施工中的各种安全注意事项?我作为基地的一名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有责任组织学员参加安全教育会议,引导他们在工作中做到正确防护。在工地施工作业中,我认真提醒他们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如工作服、安全帽等,提醒他们在调装作业时的正确站位,行车过程中的规范操作。确保他们在生产工作过程中的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二、排查工地安全隐患,避免事故发生
我积极参与经理部、队部组织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认真贯彻工作会议精神,配合轨排队,组织安全防护人员对施工现场加强对安全隐患排查。8月12日,我对基地临接线路、存轨场地基进行检查时,发现少数地段有冲沟下沉现象,在大雨后出现路基下沉裂纹,我及时报告队部,并组织安全防护人员进行及时处理,确保了临接线运输安全,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在平日的工作过程中,我还定期对工地设备、设施、大型机械作业施工环境进行认真排查整改,对线路养护、铺轨架桥、长轨焊接、机车运输、轨排存放、配电房、油库管理的重点设施认真进行安全生产监督,将安全监督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做好机车保养工作,防范行车事故
我在本职工作中,以身作则,给同事树立榜样。作为一名机车乘务员,我带领机车乘务组往返于基地—薛店—基地的途中,我首先想到的是顺顺利利出去,平平安安回来,安全问题是头等大事。我严格要求机车乘务人员按标准化作业,尤其,在机车停车防溜、拧手制动、打铁鞋等工作上要做到宁可晚回家一刻也不放过任何一个安全隐患。在9月26日对机车全面检查时,我发现机车制动机降压风缸漏泄,造成机车不能制动,经临时处理后,并汇报领导,于9月28日与检修车间人员共同修复,经试验后,机车可正常使用,确保了机车在运输中行车安全。
未来工作展望,虽然我在群众安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工作还存在不足之处,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克服缺点,以务实的作风、积极的态度,继续认真地做好群众安全监督工作,为石武铺架工程建设添砖加瓦。
4.监督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报告
xxxxxx有限责任公司惠州分公司于19xx年1月28日正式注册成立,而本人于20xx年有幸加入公司所设立的社会监督员俱乐部。移动公司设立此俱乐部,充分体现了公司主动发展,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方便、迅捷的移动通信服务的宗旨。
自加入社会监督员俱乐部以来,我按照会员手册中有关质量监督员的职责,对移动公司的重点项目进行了监督,现将质量监督方面的工作作如下小结并上报管理评审:
1、总体网络质量情况
本人工作及生活地点位于惠州市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澳头镇,经过快达一年的观察及监督,此地带网络覆盖情况好,手机信号始终保持在三格以上,接通质量也令大部分消费者(本人同事及朋友)满意。通话质量大部分时间很好,偶尔会出现通话时一方听不到话音或突然出现断线,但此情况出现的概率很小。
去年本人在监督工作中发现,有两天手机能接打电话但无法上网,于是拨打10086人工服务台向工作人员反映,工作人员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公司很快解决了此问题。此说明了移动公司工作效率及其快速,在此也借此机会感谢移动公司给大众生活所带来的便利。
2、国内、国际漫游服务情况
本人于今年7月份去了外地湖北省,经监督国内的漫游服务质量良好。通话质量高,网络信号好,网速也很快。其中本人还体验了移动公司设立的“两城一家”服务。广东移动为广东动感地带客户提供了两城一家“家乡套餐”优惠通话服务,客户可以选择开通两城一家“家乡套餐”,不换号码暑期在家也不用收取异地漫游费。两城一家“家乡套餐”是为满足广东省动感地带客户暑期间返回家乡后的通信需要而提供的话费优惠服务。成功办理后24小时内生效,办理该服务后,手机漫游至定点省份或直辖市、自治区时前300分钟被叫免费,直拨定点省内号码和广东省号码0。39元/分钟。
3、服务厅服务情况
营业厅可以说是每个运营商的“门面”。一方面,直接面对客户的是营业厅的环境,是“外门面”。从营业厅设置人性化程度上,可看出运营商对客户的重视程度。
惠阳移动公司显然是非常重视客户的,其服务厅功能强大,设有专门的等待区,还为等待的客户设有水和读物。同时,服务台旁边,天气预报台、最新优惠提醒一应俱全。温暖与关怀,充溢在每一个角落,真正形成为“绿色”的服务厅。同时,服务厅里还设有自助终端设备,客户可以自助办理业务或完成查询,大大缩短了等待时间,形成了一个客户办理业务畅通的“绿色通道”。
此外,惠阳移动服务厅环境优美,整齐干净,设施齐全。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好,会主动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并耐心答疑,客户离开时工作人员也会彬彬有礼的说再见。在服务厅几乎找不着客户排队的情况,每个工作人员工作效率都很高。
4、10086服务热线情况
10086服务热线接通率比较高,大部分情况都能及时接通,少数时候则由于业务忙需要客户稍等片刻,从未出现过网上所描述的无人接听情况。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好,发音清楚,会很耐心的为顾客提供服务。但是据本人有同事反映有些工作人员对于某些业务还不是很了解,因此希望在业务水平方面希望工作人员能再精通一些。
5、电话客户经理情况
电话客户经理的接通率为,业务水平相对较高,咨询结果都很满意。
6、12580综合信息门户情况
12580给每位客户的工作以及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出差前可以拨打12580查查天气预报以准备必带物品,旅游时可以拨打12580查当地的宾馆……最近,中国移动12580推出“找工我帮您”服务,手机拨打12580即可查询广东省各大城市最热门岗位招聘和大型招聘会信息;更可免费登记求职需求,每周均可收到5条匹配岗位信息。此外,12580最新推出《生活播报》彩信杂志,各类时尚美食、折扣、旅游、健康等精彩资讯一起奉上。
12580综合信息服务厅分接通率为,业务水平和服务态度都很优秀,咨询结果也能令客户满意。
7、优惠活动情况
移动公司开展的不少优惠活动都让顾客惊喜,而且给顾客带来了很多优惠,比如充值返余额、接打电话优惠等等,这也是许多人选择移动舍弃联通的原因。但是,有优惠活动让顾客受惠的前提是令顾客知道此项活动,现在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许多顾客不了解移动的最新活动,因此,本人认为移动公司可以在广告方面加大宣传,通过派发广告、发信息、邮件等方式将最新活动告知客户。
8、其它
通过这段时间的监督工作,本人对惠阳移动公司的各项工作都持以高评。若满分是100分,那我的给分则是95分以上。
5.监督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报告
为了全面提高我县企业的自主环境管理水平,规范企业环境管理机制及环境行为,加强企业环境守法能力与水平建设,承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根据山西省环保厅《关于印发〈山西省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晋环发[20XX]588号)和《山西省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考核验收评分细则》(晋环办发[20XX]45号)的要求,我局自20XX年以来认真开展了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加强组织领导
20XX年11月25日,我局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任务、范围、重点和要求,并按照环境监察的职能、职责,细化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充分调动环境监察人员和企业监督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顺利推进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大宣传力度
我局通过各种形式加大了对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各企业明白了开展此项工作的目的是督促建立各企业建立环境监督员制度,推动企业环保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提高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和守法意识,将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作为推进企业自律、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手段,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推进企业污染减排等工作的顺利实现,降低环境风险,杜绝环境违法行为,促进企业科学发展,提高区域环境质量。
三、认真开展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
按照省市的要求和《蒲县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规定,我局分批对国控企业进行了专门培训,目前已培训国控企业1家。并督促试点企业制定了实施方案,建立了企业环境监督员档案,针对完善一个体系、塑造一支队伍、建立一项机制、规范两套制度、加强三图宣传为主要内容,制定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好我县的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
结合各企业实际,按照完善一个体系(企业环境管理责任体系),塑造一支队伍(企业环境管理监督人员队伍),建立一项机制(环保部门与企业环境管理监督人员间的登记报告机制),规范两套制度(企业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制度和内部环境管理制度),加强三图宣传(污染源分布图、污染物处理流程图和企业环境管理责任体系图)的工作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开展好各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
(一)要求企业成立组织领导机构
1.企业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企业环境管理总负责人和环境监督员,同时明确环境管理总负责人和环境监督员各自的职责。
2.环境管理总负责人和环境监督人员参加相关培训,实行持证上岗。
3.环境管理总负责人和环境监督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本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二)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台账和资料,要求台账资料完善齐全,能够反映企业环境管理方面的全面情况,各单位、部门负责的台账资料分类分年度整理装订归档。
2.企业环境保护职责和管理制度、标明污染物排放口位置的企业总平面布置图、污染物管网线路图、污染源分布图、污染物处理流程图和企业环境管理责任体系图、企业防范环境风险事故措施和环境应急预案、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和排污申报登记记录。
3.处理设施日常运行记录和在线监测记录台账,以及处理设施日常维护保养及异常情况处理措施记录。
今后,我局将结合实际,在开展好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在省控、市控企业推行环境监督员制度工作,力争我县所有工业企业能早日全部实行环境监督员制度,发挥企业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我县环保事业的发展。
中国民用航空气象工作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陶诗言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继续从事气象学的研究工作。建国初期,国防与经济建设都急需气象服务。1950年3月,中央气象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通力合作,成立了“联合天气分析预报中心”和“联合气候资料中心”。由陶诗言出任联合天气分析预报中心副主任(顾震潮任主任)。中心的任务一是完成抗美援朝战争的军事气象保障任务,二是向国内发布天气预报。作为中心的主要领导者之一,陶诗言一心扑在气象预报事业上,与大家一起不辞辛劳、埋头苦干,从填图到分析预报,他样样都干。遇到有灾害性重大天气时,往往由他负责签字发布天气预报。当时的中心每天都向国内和朝鲜前线发布天气预报和气象情报。为新中国的天气预报事业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在实践中建立和总结了各种天气预报方法,陆续发布了寒潮、台风、暴雨、霜冻、中期降水等预报,填补了中国天气预报史上的空白。陶诗言从天气过程的天气学实例分析及统计分析总结出来的一些研究报告,如寒潮预报,在当时成为全国气象工作者人手一册的《天气预报手册》,对于指导天气预报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先后发表《中国冬季寒潮前后天气型式转变过程的研究》、《寒潮预告的几点经验》、《关于苏联的平流动力分析法在东亚应用的几个问题》、《东亚温带低气压的统计研究》等主要论文。他利用当时日益稠密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少数的高空观测资料,系统地划分了入侵中国的寒潮路径,这一研究成果,至今仍在中国气象台站寒潮路径的预报中被广泛应用。陶诗言在寒潮研究上第一次提出了寒潮过程爆发是高空大型天气过程急剧调整结果的新观点。他发现亚洲阻塞形势的崩溃也是导致东亚寒潮的一种常见高空环流形势。他用从高低空流场相联系的观点分析东亚寒潮的爆发,使预报时效延长3天左右,而且寒潮预报的准确率大大提高。
作为一个气象学学家,陶诗言学识渊博,在许多领域中研究成果卓著,他的特点是善于将气象理论与预报实践相结合。自1950年以来,虽然他主要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以及大气物理所从事气象学研究工作,但他始终保持与生产业务预报部门的密切合作,参加了气象局中央气象台、卫星气象中心等许多工作,这些工作促进了科研机构和业务预报部门的协调合作。对于指导和提高预报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1954年8月,长江流域发生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由于陶诗言等人的正确判断和预报,使国家和人民避免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这一成功的预报,受到院的嘉奖。由于他在工作中有突出成绩,1956年,被提升为研究员。
20世纪60年代,中国开展了核弹、导弹等的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国防气象保障预报工作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陶诗言等人毅然接受了这项预报任务。1964-1967年,他多次到试验基地工作。每次去基地,他跟解放军指战员一起吃苦耐劳,有时连续几天不睡觉,以极大的责任心,顺利地完成了国防试验的气象保障任务。为此,陶诗言荣立个人一等功和二等功各一次。此外,他还帮助部队培训气象人员,当年他所培训的20 多名军队气象员,如今都已成为各个特种部队气象部门的高级指挥员了。
50年代末,他首先倡导了对平流层大气环流的研究,并亲自参加了平流层环流的季节变化及其与对流层环流的相互关系研究。60年代末,业务气象卫星开始实行传送APT云图,陶诗言及时指导中国气象卫星接收和卫星资料应用的研究工作,并亲自参与中央气象台卫星资料的应用研究,开创了中国利用气象卫星监测灾害性天气,从而提高了天气预报水平。1981-1985年,陶诗言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与国家气象局的几位专家合作,研究利用卫星云图分析预报台风的移动、强度变化以及灾害性天气出现的分析预报方法,提出了一个分析预报程序,目前已在中国沿海各省台风预报业务中普遍使用。这项研究在1985年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他的气象理论与预报实践相结合的学术风格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对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贡献为气象界所公认。
计算机软考是全国统一试卷吗?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中国民用航空气象工作规则》是组织与实施民用航空气象工作的依据。民航各级领导、全体气象人员和使用部门均须遵照执行。凡民航气象的各种规范、细则、手册等均应符合本规则。第二条 民用航空气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搜集、整理、分析气象情报、资料,及时准确地提供飞行所需的气象情报,为保证飞行安全、正常和效率服务。第三条 民用航空气象服务工作,必须贯彻“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的方针。在组织与实施气象服务中,应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精心组织、精心观测、精心预报。第四条 民用航空气象业务工作,接受国家气象局的行业管理,应当立足现有条件,加强业务建设。有地补充、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加强与国内气象部门的联系,大力开展技术革新和科研活动,不断提高气象人员的技术素质;积极引进并开发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装备,逐步实现民用航空气象预报方法客观化、气象观测自动化和气象情报传递现代化;根据国际、国内飞行需要,合理设置民航各级气象台、站,全面规划,明确分工,形成一个大、中、小相结合的气象服务体系。第五条 积极参加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以及国家之间的航空气象技术业务活动,加强国际间的航空气象信息交流,掌握国际航空气象发展动向,吸收用国外航空气象服务的先进经验。技术研究成果和技术标准。第六条 民航各级气象部门,应当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建立技术考核制度、执照管理制度和质量检查制度。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进行检查指导,以身作则,并教育所属人员树立优良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执行规章制度,遵守劳动纪律,热爱本职工作,爱护仪器设备,刻苦钻研业务技术,不断提高航空气象服务质量,全心全意地为保障飞行安全服务。第二章 组织领导第七条 民航气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一、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负责统筹管理全国的民用航空气象工作。规划全局的气象业务建设;颁发统一的规章制度;制定年度的工作;组织收集、研究、编译出版国内外有关航空气象技术文献、资料;组织业务技术经验交流;审报全局的气象仪器设备的更新和器材购置;组织大型、精密气象仪器和专用电子电器的设备安装、调试和验收;参与检查处理与气象有关的重大飞行事故;参加国际航空气象技术业务活动,承办有关国际航空气象业务和签订国际通航气象技术服务协议;督促检查气象服务和气象建设工作。
二、中国民用航空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地区管理局)、飞行学院(以下简称院),负责管理所辖地区内的气象工作。制定本地区气象业务建设规划;组织本地区气象服务;拟定本地区气象工作年度和业务学习;组织检查所辖气象中心、台、站的工作质量和技术业务考核;参与调查和处理本地区范围内与气象有关的飞行事故;组织收集、整理、审核、上报本地区各气象台、站月总簿、年总簿;组织技术业务经验交流;制定本地区有关气象工作的补充规定;审报本地区气象器材、物资、仪器配备;组织气象仪器设备的安装验收、检查修理以及气象计量器具的检定工作;参与本地区内国际通航技术服务协议中有关气象条款的签订。
三、民航气象中心、台、站,负责组织与实施分管范围内的气象服务;进行气象仪器设备的申报和储存保管、检查维修;贯彻落实上级的工作、学习布置和颁发的规章制度;按时填报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档案,月、年报表和每月工作情况;上报气象台、站观测月总簿、年总簿;编写本机场气候志,总结技术业务经验,提高服务质量。第八条 民航气象台、站的设置:
民航局设民航气象中心;
地区管理局或由民航局指定的地点设民航中心气象台;
机场设机场气象台或气象观测站;
导航点根据需要设气象观测站。第九条 民航气象中心负责:全国重要航空天气预报图,每日定时编制4次;特定等压面的高空风、高空气温预报图或特定等压面的网格点高空风、气温预报,每日定时编制2次;掌握国内、国际航线上重要飞行的气象情况;收集、转发、交换与国外飞行有关的气象情报;答复天气咨询。提供所绘制的预报图用传真手段进行播发。
是的。计算机软考是由人力和社会保障部(原人事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原信息产业部)领导的国家级考试,是全国统一考试。
计算机软考是由人力和社会保障部(原人事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原信息产业部)领导的国家级考试,是全国统一考试。
根据《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第八条相关规定: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各项法律,恪守职业道德,具有一定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人员,均可根据本人情况,报名参加相应专业类别、级别的考试。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选择合适的级别合适的资格进行报考,但一次考试只允许报考一种资格。
软考报名不设学历与资历条件,也不论年龄和专业,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选择合适的级别合适的资格,但一次考试只能报考一种资格。在一次考试中各科目全部合格,即计算机资格考试合格者,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社部门颁发人社部统一印制,人社部、工信部共同用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有效。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猎考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下方免费复习资料内容介绍:希赛2021电子商务设计师考前必备16页纸(内部资料)
格式:PDF大小:1748.17KB 2022下半年程序员学习手册
格式:DO大小:1567.13KB
资格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点内容、不清楚报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