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区下雪吗_南方地区有雨雪天气过程
1.雨夹雪天气是如何出现的
2.南北方“干湿不均”是怎么引起的?
3.近期我国南方的大范围降雪与哪些天气系统有关?
4.11日至13日我国将现大范围雨雪天气 局地有暴雪
5.南方的天气情况
西南暖湿气流来自孟加拉湾,与大陆冷气团交汇时会产生明显降水,如没有冷空气交锋、势力较弱时,所经之处多为多云时阴天气,发展旺盛时会产生阵性降水。关于你说的云南大修水库和三峡水库没有关系,即使三峡水库过度蒸发也不至于会影响到大气环流。
这次形成大范围的雨雪天气过程,最主要的最直接的原因实际上就是大气环流的异常,尤其在欧亚地区,大气环流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当它在一定的时间内,维持一个稳定的环流状态下,尤其是在低纬,青藏高原这一侧有一个低值系统,在西伯利亚地区维持一个比较高的高值系统,这两个系统在这两个地区长期存在,低值系统给我国的南方地区,主要是南部海区和印度洋地区,带来比较丰沛的水系,因为西南暖湿气流北上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因为北边的高值系统稳定,主要带来的从西伯利亚地区不断带来冷空气,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南就形成了一个交汇,冷空气密度比较大,相对来说,位于底层的暖湿气流,就是暖空气垫上向上滑升,因为暖湿气流本身形成的水气就会凝结,形成一些雨雪的天气,由于这种冷暖空气,在这一带地区一直有长时间交汇的作用,导致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持续时间就比较长。
这种冷暖气流的作用,相当于两条河流,一条河流从北向南运行,一条河流从南向北运行。这样的话,这两条河流基本上都是比较稳定,在一定的河道中运行,这样的话,这两种河流交汇地点始终维持在长江中下游这段地区。同时在稳定气流的背景下,还会有一些小的扰动,比如在基本的气流之上,还有一些小的扰动,每一次的扰动一过,可能就会带来一次雨雪天气过程。实际上我国南方地区这三次雨雪天气过程,基本上主要是位于比较偏南的西风气流之上,三次扰动,同时引起了西南暖湿气流的三次加强,相应的出现了三次比较大的雨雪天气过程。
雨夹雪天气是如何出现的
小题1:AC 小题2:AB |
小题1:形成此次灾害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冷暖空气在我国南方地区长时间对峙造成。西南季风出现的季节是夏季而非冬季。所以选项AC正确。 小题2:拉尼娜现象的表现是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海水持续异常偏冷,下降气流强烈,干燥度加大。而西太平洋海水异常偏暖,暖空气势力强大,空气对流旺盛,降水增多。 |
南北方“干湿不均”是怎么引起的?
雨夹雪天气是如何出现的
深秋和冬季,我国江淮地区在阴冷的天气中常有雨和雪夹在一起降落下来,并且持续时间比较长,因此在这个地区流传着“雨夹雪,不停歇”的天气谚语。为什么江淮地区会出现以上天气现象呢?
我国江淮地区正是北方冷空气南下,南方暖湿空气北上的通道。入秋以后,北方冷空气占着优势,因此冷空气南下的机会增多。冷空气的南下,常常会引起下雨天气。到了冬季,冷空气势力更强了,此时,江淮地区的气温也比较低,一旦有强冷空气南下,常常使地面的气温降低到0℃以下,使空气中多余的水汽凝结成小冰晶,当许多小冰晶增大时,变成了大片的雪花。所以在冬季的江淮地区一般下的是雪。
有时南方的暖湿空气比较强,就会使冷空气南下的速度减慢,当冷暖空气在江淮地区相遇并形成锋面时,暖湿空气在锋面上不断爬升,冷却凝结成大片云区,如果近地面层温度在0℃以上,则从云中降落的冰晶小的可能全部融为雨水,大的会部分融化,成为湿雪。于是降落到近地面时既有雪又有雨,被称为雨夹雪。
由于暖湿空气势力较强,使冷暖空气之间的锋面能较长时间停留在江淮地区,暖湿空气不断地在锋面上爬升,冷却凝结因此形成较大范围的雨夹雪,并且在短时间内,天气不会很快变晴。所以,“雨夹雪,不停歇”在我国江淮地区是最常见的天气。
近期我国南方的大范围降雪与哪些天气系统有关?
降水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有水汽,有冷暖空气交汇,二者缺一不可。近期冷空气非常活跃,强度较强,南边水汽输送也较强,在我国南方地区出现冷暖空气交汇,有了两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反之,北方因为冷空气较强,基本上受西北气流控制,呈干冷状况。
这种天气气候状况正常吗?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许小峰研究员表示:“如果以气候异常的标准来衡量,到目前为止,全国气候整体演变还算平稳,尚未出现大范围持续异常的极端天气。但这仅针对平均状况而言,不能代表或反映某一区域及某一时段的情况。对于生存于特定区域的人而言,在不同时间阶段对天气气候的感受会有很大差异,不同区域的人体验差别可能会很大。”
认定极端天气有一套科学的标准。从去年全年各地气象站的监测数据来看,日降水量、日最高气温等达到“极端”级别的情况,呈现有所增多的趋势。国家气候中心服务首席周兵表示,2017年我国气候属于正常年景,气候灾害偏轻。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84摄氏度,为1951年以来第三高值。全国有225站日降水量达到极端监测标准,较常年略偏多。其中有31个县市日降水量突破历史纪录。全国共有437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标准,较常年显著偏多,其中有113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不过,这并不能说明我国气候异常。“就我国天气气候的基本特点而言,如果没有出现大范围持续性的极端天气,阶段性、局部性的变与不变应都属于正常,在辽阔的国土面积和复杂地形条件下,天气、气候总会在正常范围内呈现出波动和差异。”
11日至13日我国将现大范围雨雪天气 局地有暴雪
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我们今年处在一个拉尼娜的状态下,就是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温要比常年偏低负0.5度以下,而这个现象对中国的气候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造成东亚地区经向环流异常,这样一个环流形势非常有利于我国北方冷空气的南下。它使得我们会有一个冷冬,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今年这个冷的冬季就出现了。
第二个原因,下雪或者下雨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就是1.来自于热带地区暖湿气流。2.有来自于高寒地区的冷空气。冬季降雪区域(夏季降雨区域同理)分布于锋面附近,也就是冷暖气团交界处。这个位置是不固定的,它由两种性质气团势力的强弱决定。冷气团势力弱,锋面及降水区域偏高纬,冷气团势力强,锋面及降水区域偏低纬。冬季影响我国的陆地冷高压是中心位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的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它的势力范围非常大,对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天气影响极大。今年隆冬前期影响我们国家的冷空气相对来说明显偏弱,次数也不多,即使有暖湿气流的配合没有冷空气也不太容易下雪。然而进入2008年以来,亚洲高压非常活跃,不断形成冷气团南下影响我国,造成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但是由于南方今年的暖气团也很活跃,大量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频频光顾南方地区,当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强大冷气团迅速南下至南方地区,并与暖湿气团相遇后,这一冷、一暖两个正好结合在一起。受这两个气流共同影响,所以最近一段时间,特别是在长江流域雨雪天气比较多,而且长时间维持着低温天气。如果只有强大的冷气团,而没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南方只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如果只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而没有冷气团光临,则根本没有什么灾害性天气。而两者齐备的时候,灾害就降临了。
南方的天气情况
中央气象台预计,继2月5日至7日我国南方地区及西北地区东部出现明显雨雪天气过程后,11日至13日新一轮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将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大部,此次过程具有降雪范围广、部分地区累计降雪量大等特点,具体预报如下:
雨雪预报:新疆北部、青藏高原中东部、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中东部、华北大部、东北地区大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偏南地区及新疆伊犁河谷等地有大雪,局地暴雪;累计降雪量有4~8毫米,局地可达10~15毫米;新增积雪深度5~10厘米,局地可达12~16厘米。贵州中北部、湖南西部有雨夹雪,局地有冻雨,高海拔山区局地有大到暴雪;江南、华南及贵州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广西北部等局地有暴雨(50~80毫米)。
主要降水时段:青藏高原、西北地区东部、东北地区北部主要在11日至12日白天;内蒙古中东部、华北、东北地区南部及江南、华南等地在12日至13日。
另外,预计14日至15日,内蒙古中东部、华北、东北地区等地仍有小雪,局地中雪。17日至18日,我国中东部地区自西向东还将有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
气象专家提醒,2月份以来南方地区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体感湿冷,2月中旬北方地区多降雪天气,气温将持续走低。公众需做好防寒保暖措施,谨防感冒,同时需防范积雪结冰以及低温、低能见度天气对交通出行、疫情防控等的不利影响。
中新网1月20日电 据问天网消息,预计1月下旬,中国华北大部、东北、青藏高原旬平均气温将比常年同期偏高1-2℃,其中内蒙古东部、东北等地的局部地区气温偏高幅度在3℃以上;江南东部、华南东部地区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1℃左右;中国其余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
下旬,汉水下游、江淮、江南、华南、四川盆地东部、贵州等地将出现3-15毫米降水,其中江南、华南的局部地区降水量有20毫米以上;上述地区降水量基本接近常年同期,降水主要出现在旬前期。旬中,南方大部分地区的持续阴雨雪天气将结束。
主要天气过程:
21-23日,青藏高原东部及西北地区东部的部分地区有1-5毫米降雪;西南地区东部、汉水流域、江淮、江南及华南地区将有3-15毫米降雨(雪),其中江南及华南的部分地区降水量有20毫米以上。
24-26日,受冷空气影响,华北大部、东北南部、黄淮等地将出现一次天气转阴的过程,局部地区有弱的降雪;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南部、长江中下游地区将出现4-5级偏北风,气温将下降3-8℃;华南及云贵高原气温也将有所下降。
28-30日,还将有一股冷空气影响中国,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将出现一次大风降温天气过程,部分地区将有1-5毫米降雪。另外,21-22日、25-27日和29-31日,中国东部和南部海域将出现6-8级偏北风。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