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江天气预报30天气预报_盈江天气预报30天
云南旅游注意事项
1.由于云南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平均海拔900多米。其中昆明海拔1890米,天气干燥,日温差大(有时一天高达20度),所以衣着不能太单薄。但相对的年温差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被誉为“春城”。大理、丽江平均气温比昆明低1-2度。
2.因云南海拔高,空气里氧气含量比平原地区低,故汽油在汽车发动机里燃烧不完全,汽车功率比平原地区小,而且云南公路弯道多,汽车行使速度相对慢,特别汽车上坡时会很慢。所以旅游车程的时间会较长,比较辛苦。
3.在各地之间的路上,沿途没有公共卫生间,只有当地居民开的带购物场所的厕所。
4.云南的饮食习惯偏油腻、辛辣,有的游客可能吃不惯,更有的可能水土不服泻肚,如果肠胃不好的游客,请备好药品。由于海拔高,水的沸点低,用餐时可能菜不够热,饭夹生等情况,请大家做好心理准备,入乡随俗,相互迁就包容。
5.请尊重当地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有的地方民族,购物时讲好价就要买,如果你对其商品没有兴趣,就不要理他。
6.云南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尤其大理、丽江等地,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干燥,不宜剧烈运动。请备齐防晒润肤霜,润唇膏,太阳镜,应急药品等为好。平日注意多喝水,不要饮酒或少喝。玉龙雪山天气常年寒冷,须自备御寒衣物。 云南每天早晚温差较大(12~15摄氏度),请注意着装,预防感冒;
7、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室外紫外线照射较强,注意防晒,带好防晒用品;
8、丽江、香格里拉、德钦等地海拔较高,注意休息,以防出现高山反应;
9、10月中旬-11月云南的大致气温:昆明19~28℃,大理:19~28℃,丽江:16~28℃。
10、在海拔2800米以上地区不要走太快,否则会有缺氧的感觉。不要迷信和依赖氧气,不要过分紧张,多做深呼吸。
昆明、大理、丽江属高原型西南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很大,夜晚气温偏低。
11、版纳地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比较闷热潮湿,多雨,请注意携带雨具;
12、在丽江、中甸地区自费骑马或骑牦牛拍照时,亦请注意安全,听从主人安排指导,切勿做出惊吓牲口的行为,以免给自己造成伤害;
13、旅游摄影时请注意安全,不要到有危险的地区拍摄或攀爬;(丽江古城中的水边、桥边或虎跳峡的悬崖边等)
14、版纳地区注意饮食(当地以酸辣口味为主、凉菜居多);
15、在选购旅游纪念商品、当地土特产时,请注意货比三家;同时注意不要随意去动摆设的样品,以防意外损坏;
16、请注意准备一些个人用的常用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17、在旅游时,注意环境保护、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18、云南特殊的气候适宜于很多品种花卉的生存,所以云南的鲜花、干花绝对是您从来没有见过的便宜,建议您可以多看一饱眼福,但是因为鲜花的保质期限不长所以提醒您不要购买太多的鲜花!!
丽江旅游注意事项
丽江属高原型西南季风气候,气温偏低,昼夜温差也很大。来丽江旅游,最好的季节是春夏季。随身携带品:毛衣、外套、防晒品、雨具。
云南旅游须知--少数民族风俗
一、 云南野外旅游须知
游人在野外须准备充足的御寒衣物、干粮、饮用水以防冻馁,还须带备太阳镜以防紫外线辐射,再加上睡袋和护肤膏。如出现高山缺氧症状,宜休息或以吸氧气法治疗。
二、 少数民族禁忌
1、纳西族禁止向水源,河中丢垃圾、废物、吐口水、洗屎布等;禁止破坏、堵塞水源及砍伐水边的树木。不能在长辈面前说脏话丑话。在屋内,不能坐在门槛上,不能闯入产妇房间,孕妇也不能进入新房。不能向火塘内吐口水。
2、彝族忌用脚蹬锅庄石,不能跨过人家火塘;孕妇不能参加婚礼,对小孩子忌用“漂亮”、“胖嘟嘟”、“重”等赞美语言。进彝家需要坐在火塘上方客座,不能坐错,不能与“毕摩”(祭师)嘻笑打骂。禁食马、骡、狗、猫、猴肉。
3、僳僳族忌在长辈面前说下流话,忌用恶言毒语伤人,禁止偷盗以及其他不良行为。供奉祖先的屋角之物忌随便移动。不能从家里的火塘上跨过。忌坐门槛,禁止砍伐神树及伤害布谷鸟。忌食马、骡、狗肉等。
4、其它民族:傣族人忌外人骑马进寨。景颇族村寨悬挂看牛头骨处不可触摸。见佤族人门前放置木杆须引退。在藏区忌穿短裤,进入藏民居室,不可用脚踩门槛,也不可在他人面前吐痰,更不可在藏区随意伤害畜鸟。
云南旅游大购指南
云子
云子是云南生产的围棋子。云子的日子洁白如雪、润如玉 石。透光一照呈谈**、黑子漆黑 如夜,却又可透光呈碧绿色十分 美丽。据自粮记载,云子最早始于 唐宋、盛于明清,曾是向皇室进献 的贡品。在云南最初产于云南永 昌府(今天的保山币),古称“云扁’、‘云窑子’,加今在昆明生产。 产品出回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 国。云子是享誉中外的围棋佳品。昆明各大百货商场及昆明东站围棋厂的门事部有售。
撒尼挂包
撒尼妇女具有爱美的天性和精美手工缝制技巧,备受海内外游客欢迎的绣花挂包就是她们的杰作。它既是一种生活用具,也是一种精美的民族民间工艺品,挂包的图案及挑花技巧,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是云南少数民族挂包中的代表,曾获国家旅游产品奖。
昆明玻璃画
是昆明羽毛画的姐妹画。制作人员按设计好的图案,在玻璃上进行反画,用国画、油画、水粉画等多种绘画技法,表现山川风光、名胜古迹、鸟兽鱼虫、奇花异草等内容,画好后再涂上一层漆,最后全部封底。
蜡染、扎染制品
蜡染和扎染都是在云南若干种民族中流行的传统印染方式,两者的原理相似,工艺上略有区别。用蜡染和扎染工艺制成的壁挂、其他工艺品,极富民族特色,一直深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游客如果要买,可到工艺美术店和各大商场去,此外翠湖南路有若干店铺专营这类商品。
锡器
云南个旧誉称锡都,用锡精制成的各种工艺品也是很不错的,特别是锡制的酒具、茶具,以及锡画等,外观精美,明亮如镜,集实用与装饰为一身。在市内各大商场和工艺美术店均有卖。
云南重彩画
云南重彩画是崛起于云南的一个绘画流派。画时,先用铅笔或毛笔在高丽纸上勾线,再用水粉上色,它吸取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优点,重气韵、机理,色彩明快、醒目,极富装饰效果。彩画可在画廊、宾馆买到,其中水平参差不齐,购买者应细查。有兴趣的购买者可自己寻访重彩画的高手,直接上门购买。
云烟
昆明卷烟厂生产的“云烟”、“红山茶”、“茶花”、“大重九”、“春城”等名优畅销品牌,多次获国家奖励。近年,昆烟推出的新“红山茶”、“云烟”、“醇香云烟”倍受消费者青睐。烟草业是云南的支柱产业。
木雕工艺品
用比较珍贵的木料雕制成的各种动物、人像其他工艺品,古朴而别致,也是深受游客喜爱的东西。有兴趣的话,您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购一点带回去,作为室内装饰品,它们的特色应该是很足的,较为集中的木雕工艺品销售点一是花鸟市场,二是翠湖南路的众多工艺品店。
路南挑花
撒尼挑花刺绣工艺历史悠久,普及面广。挑花的手法多样,有挑、绣、补、纳、扣以及单面挑、双面挑等,主要产品有衣服、包头、围腰、背包、花鞋、挂包、伞套、桌布、窗帘等。图案精巧细致,工整均衡,充分体现了撒尼妇女的聪明才智和艺术的创造力,深受人们欢迎。
云南气候环境、餐饮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年均日照时间长,受纬度位置和垂直高差双重影响,气候类型多样。"四季如春"的气候主要在海拔1500---2000 米地区,海拔1300米以下,气候较热,海拔2400米以上属高寒地区。
全省气候共同特点为:
1、 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年温差一般只有10-12℃,日温差可差12-20℃;
2、 降水充沛,干湿季分明,每年5月到10月是雨季,其他为干季;
3、 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全省南北八个纬度间的温差,相当于海南岛到东北长春间的温差,造成寒、温、热三带。
云南服务电话:时 间——117 火 警——119 匪 警——110 急 救——120
天气预报——121 电话查询——114 交通事故——122
比较特色的七彩云南:
云南之最
一、少数民族概况之最
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独龙族
最大的侨乡——保山地区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彝族
少数民族民情风俗最集中的景点——云南民族村
最早的民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最早的民族自治县——峨山彝族自治县
二、少数民族节日之最
影响面最大的节日——傣族泼水节
最大的物资交流盛会——大理三月街民族节
最惊险的少数民族节日——僳僳族刀杆节(上刀山、下火海)
最隆重的少数民族舞会——景颇族的木脑纵歌
最有名的斗牛节——苗族斗牛会
最有名的火把节——彝族火把节
最有民族特色的礼节——基诺族的成人礼
三、少数民族婚恋习俗之最
最奇特的恋爱场所----姑娘房
最有趣的情书----鲜花
最古老的情书----来苏
最委婉的说亲方式----讨谷种
最优雅的恋爱方式----以琵琶、口弦传情
世界上最古老的婚姻习俗之----摩梭人的阿注
最奇特的婚俗----抢亲
最俭朴的婚礼----劳动
最独特的离婚仪式----设宴请客
五、少数民族奇风异俗之最
最奇特的书信----以物代言
最崇敬火塘的民族----哈尼族
最讲礼貌的民族----怒族
最喜欢拔眉毛的民族----瑶族
最喜欢戴耳环的民族----基诺族
最有情趣的习俗----半夜搬家
喝酒方式最奇特的人----克木人
最奇特的工具----景颇族长刀
最高强的方式----空手捕猎
最善于养鹰捕猎的民族----纳西族
六、地理风貌之最
海拔最高的地方----海拔6740米的卡格博峰
海拔最低的地方----河口县南溪河与红河交汇处,76.4米
最热的地方----元江县河谷
最冷的地方----迪庆州东部
气候最好的地方----大理市
日照最多的地方----永仁县
最潮湿的地方----龙陵县
干燥的季节----冬春
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县----景东县
木材蓄积量最高的县----香格里拉县
最大的城市----昆明市
火山最多的地方----腾冲火山群
七、自然景观之最
世界最著名的喀斯特景观之----石林
最有名的土林----元谋土林
最奇特的沙林----陆良彩色沙林
最秀丽的山水景观----罗平小三峡
最壮丽的地质奇观----三江并流
中国最大的瀑布群----九龙河瀑布群
最神奇的华泉景观----白水台
最美丽的雪山----玉龙雪山
中国最惊险的景观/最深的峡谷----虎跳峡
最壮丽的长江景观----长江第一湾
中国最有特色的溶洞----燕子洞
游客最多的溶洞----阿庐古洞
规模最大的溶洞----九乡溶洞
最有名的醉鱼景观----属都湖杜鹃醉鱼景观
最有亚热带特色的旅游点----大盈江至瑞丽江景区
最为少见的城中森林公园----太保山公园
八、江湖泉谷之最
最长的河流----江
最长的峡谷----怒江峡谷
最大的高原湖泊----滇池
最深的湖泊----抚仙湖
最秀丽的湖泊----宁蒗泸沽湖
最有名的温泉----安宁温泉
最可怕的泉水----哑泉
毒气最大的气泉----扯雀塘
温度最高的泉水----103摄氏度的热泉
最怪的泉----红河岸边一清泉
中国热泉最集中的地方----腾冲热海
十、动物游趣之最
最大的动物园----昆明动物园
海鸥最多的地方----翠湖公园
蝴蝶最多最奇的地方----大理蝴蝶泉
中国最早的大象表演队----云南民族村大象表演队
最奇怪的“飞行”动物----飞蜥
世界最晚发现的鹤类----黑颈鹤
最“钟情”的鸟----犀鸟
最漂亮的鸟----孔雀
“杂技技艺最高”的动物----长臂猿
最具“团结协作精神”的动物----猿猴
候鸟过路最多的山----鸟吊山
水生动物最多的水族馆----圆通山水族馆
十一、人文景观之最
自然环境与人文艺术结合最好的景观----西山龙门
最有名的长联----大观楼长联
罗汉最多的寺----筇竹寺
中国最大的铜铸殿----金殿
最有民族特色的城市----大理古城
中国最科学的古城建筑群分布----丽江古城
中国最高的偶数古塔----大理千寻塔
☆最奇特的塔----树包塔
中国对联最多的公园----秀山公园
最具宫殿建筑特色的公园----狮山公园
最早的石窟----石钟山石窟
最有名的南传佛教建筑塔----曼飞龙白塔
最有名的楼----五凤楼
最有名的亭----景真八角亭
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噶丹松赞林寺
最大的孔庙----建水孔庙
最大的道教胜地----巍宝山
最有名的佛教名山----鸡足山
最古老的崖画----沧源崖画
最大的浮雕----《爨史》浮雕
最古老的兰花著作——《南中幽芳录》
云南之最
一、少数民族概况之最
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独龙族
最大的侨乡——保山地区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彝族
少数民族民情风俗最集中的景点——云南民族村
最早的民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最早的民族自治县——峨山彝族自治县
二、少数民族节日之最
影响面最大的节日——傣族泼水节
最大的物资交流盛会——大理三月街民族节
最惊险的少数民族节日——僳僳族刀杆节(上刀山、下火海)
最隆重的少数民族舞会——景颇族的木脑纵歌
最有名的斗牛节——苗族斗牛会
最有名的火把节——彝族火把节
最有民族特色的礼节——基诺族的成人礼
三、少数民族婚恋习俗之最
最奇特的恋爱场所----姑娘房
最有趣的情书----鲜花
最古老的情书----来苏
最委婉的说亲方式----讨谷种
最优雅的恋爱方式----以琵琶、口弦传情
世界上最古老的婚姻习俗之----摩梭人的阿注
最奇特的婚俗----抢亲
最俭朴的婚礼----劳动
最独特的离婚仪式----设宴请客
五、少数民族奇风异俗之最
最奇特的书信----以物代言
最崇敬火塘的民族----哈尼族
最讲礼貌的民族----怒族
最喜欢拔眉毛的民族----瑶族
最喜欢戴耳环的民族----基诺族
最有情趣的习俗----半夜搬家
喝酒方式最奇特的人----克木人
最奇特的工具----景颇族长刀
最高强的方式----空手捕猎
最善于养鹰捕猎的民族----纳西族
六、地理风貌之最
海拔最高的地方----海拔6740米的卡格博峰
海拔最低的地方----河口县南溪河与红河交汇处,76.4米
最热的地方----元江县河谷
最冷的地方----迪庆州东部
气候最好的地方----大理市
日照最多的地方----永仁县
最潮湿的地方----龙陵县
干燥的季节----冬春
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县----景东县
木材蓄积量最高的县----香格里拉县
最大的城市----昆明市
火山最多的地方----腾冲火山群
七、自然景观之最
世界最著名的喀斯特景观之----石林
最有名的土林----元谋土林
最奇特的沙林----陆良彩色沙林
最秀丽的山水景观----罗平小三峡
最壮丽的地质奇观----三江并流
中国最大的瀑布群----九龙河瀑布群
最神奇的华泉景观----白水台
最美丽的雪山----玉龙雪山
中国最惊险的景观/最深的峡谷----虎跳峡
最壮丽的长江景观----长江第一湾
中国最有特色的溶洞----燕子洞
游客最多的溶洞----阿庐古洞
规模最大的溶洞----九乡溶洞
最有名的醉鱼景观----属都湖杜鹃醉鱼景观
最有亚热带特色的旅游点----大盈江至瑞丽江景区
最为少见的城中森林公园----太保山公园
八、江湖泉谷之最
最长的河流----江
最长的峡谷----怒江峡谷
最大的高原湖泊----滇池
最深的湖泊----抚仙湖
最秀丽的湖泊----宁蒗泸沽湖
最有名的温泉----安宁温泉
最可怕的泉水----哑泉
毒气最大的气泉----扯雀塘
温度最高的泉水----103摄氏度的热泉
最怪的泉----红河岸边一清泉
中国热泉最集中的地方----腾冲热海
十、动物游趣之最
最大的动物园----昆明动物园
海鸥最多的地方----翠湖公园
蝴蝶最多最奇的地方----大理蝴蝶泉
中国最早的大象表演队----云南民族村大象表演队
最奇怪的“飞行”动物----飞蜥
世界最晚发现的鹤类----黑颈鹤
最“钟情”的鸟----犀鸟
最漂亮的鸟----孔雀
“杂技技艺最高”的动物----长臂猿
最具“团结协作精神”的动物----猿猴
候鸟过路最多的山----鸟吊山
水生动物最多的水族馆----圆通山水族馆
十一、人文景观之最
自然环境与人文艺术结合最好的景观----西山龙门
最有名的长联----大观楼长联
罗汉最多的寺----筇竹寺
中国最大的铜铸殿----金殿
最有民族特色的城市----大理古城
中国最科学的古城建筑群分布----丽江古城
中国最高的偶数古塔----大理千寻塔
☆最奇特的塔----树包塔
中国对联最多的公园----秀山公园
最具宫殿建筑特色的公园----狮山公园
最早的石窟----石钟山石窟
最有名的南传佛教建筑塔----曼飞龙白塔
最有名的楼----五凤楼
最有名的亭----景真八角亭
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噶丹松赞林寺
最大的孔庙----建水孔庙
最大的道教胜地----巍宝山
最有名的佛教名山----鸡足山
最古老的崖画----沧源崖画
最大的浮雕----《爨史》浮雕
最古老的兰花著作——《南中幽芳录》
国土部内部情况通报 (2011 年第 53 期)
(2011 年 4月12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院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部署,总结 2010 年工作,研判形势,全面部署安排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刚才,广东、四川、云南、甘肃四省厅的同志分别发言,总结了本地区 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情况,提出了今年的工作任务,明确了防控措施,我都非常赞成。2010 年地质灾害严重,但是我们的应对成效明显,展示了国土系统良好的精神风貌。在重大地质灾害面前,广大国土系统干部、职工和群测群防监测员,发扬不畏艰险、勇于奉献的可贵精神,表现出了应急响应、快速处置的过硬作风,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土部党组,代表部长,向长期奋战在地质灾害防治岗位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下面,受部长委托,我代表部党组讲四点意见。
一、2010 年地质灾害防治取得显著成效
2010 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一年。全国共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30670 起,造成 2915 人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 64 亿元,分别比2009 年增长 1.8 倍、5.0 倍和 2.6 倍。
去年全国地质灾害有四个特点: 一是泥石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全国共发生泥石流 1988 起,占地质灾害总数的 7%; 造成 2300 多人死亡失踪,占人员伤亡总数的 80%。二是人员伤亡集中在西部局部地区。5 至 9月,在甘肃、陕西、云南、四川和贵州等地,降雨引发地质灾害 5283 起,造成 2492 人死亡失踪。三是性地质灾害数量较多。6 ~8月,广西、福建、陕西、四川先后发生近 2000 起,造成近200 人死亡失踪和大量的财产损失。四是地质灾害发生范围增加。除西南、西北、东南等往年易发区外,海南、吉林等地发生的地质灾害数量分别超过当地前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总和。
2010 年灾情极其严重,但防灾成效也非常显著。在党中央、院的正确领导下,地方各级党委、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国土系统各级管理部门积极努力,全国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 1166 起,避免人员伤亡近 10 万人、直接经济损失 10 亿元,这是 1998 年以来成功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多的一年。
成效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部署及时周密,贯彻落实坚决有力
党中央、院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2010 年,同志170 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并亲临抗灾一线,指导抢险救灾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研究部署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全面安排。党中央、院的部署,为我们指明了工作的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土部党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地灾防治,部长亲自带队先后多次赴灾害现场指导抢险救灾,深入灾害多发区开展调研和督促检查。部长在 2010 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场会议等多个重要场合,多次强调思想上要更加重视,把重点放到防灾减灾上来; 工作上要更加主动,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命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 措施上要更加有力,要确保落实到位。国土部机关相关司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地方各级国土部门坚决贯彻落实部长的指示要求,积极组织,周密安排,综合防灾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是早研判、早安排、早部署,精心谋划全年工作。国土部党组在 2010年初就认真分析研究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形势,对防治工作作出全面部署。通过13 次会、50 多次发文发电,对防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各省(区、市)共召开地质灾害防治会议近 300 次、发文部署防治工作近 600 次。
二是再排查、再巡查、再检查,突出汛期地质灾害防范。120 余次派出由部领导和司局负责同志带队的工作组检查指导,组织 238 名专家长期驻守 18 个重点省份。部领导多次赴灾害多发区深入调研,指导推动各地工作。各地充分发挥群测群防体系作用,组织专业力量长期驻守地质灾害易发区指导防灾工作,做到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累计派出督促检查组 500 余次。
三是强化落实,推进重点地区地质灾害防治。部多次召开会议、派出工作组,加强对地震灾区、泥石流灾区和三峡库区等的帮助和指导。汶川地震灾区国土部门加强监督指导,在重灾区派驻应急抢险小分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部指导青海省开展了玉树地震灾区隐患排查和勘查、应急处置、地灾危险性评估、环境承载力与恢复重建选址评估、地灾防治专项规划编制等工作,指导甘肃省在舟曲泥石流灾区开展了隐患排查、防治规划编制和灾后地质灾害工程治理,为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作出了积极贡献。三峡库区充分发挥监测预警系统和综合立体监测网的作用,强化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确保了 175 米蓄水的顺利进行。
四是加强管理,在建工程地质灾害防范成效显著。针对 2009 年水电等施工现场发生地质灾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的情况,通过对建设项目和矿山企业地质灾害评估情况进行公示和督导、发现问题限期整改等措施,不断加强防范工作。2010 年水电等施工场所基本未因地质灾害造成大的人员伤亡。
(二)应急反应迅速,抢险处置有力有效
一是健全应急防灾机制,完善应急支撑体系。扩大了部级地质灾害应急专家库,建成省级应急专家库,部省应急专家达 1688 人。派出 7 个区片巡查组驻守重点省份,累计 1000 余人次开展巡查指导。集国土系统应急装备信息,全国12 个省配备应急会商设备 27 套。研究制定了 《应急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方案》、《应急值班制度》、《专家管理办法》、《应急处置技术要点》等文件和技术标准。抽调人员成立国土部地质灾害 (临时)应急办公室,建成了 17 个省级地质灾害应急中心。
二是及时启动应急响应,严防造成二次灾害。70 多次派出工作组赴现场协助地方进行应急处置,部领导 30 余人次紧急赶赴抢险一线,部长先后赴贵州、甘肃、四川、云南等地指导抢险救灾。在开展抢险救灾的同时,组织做好隐患点应急排查,防止造成更大的伤亡,全年未出现二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各地共组织应急工作组超过 600 次,累计组织 7000 余人次开展督促检查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是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狠抓临灾转移避险。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对发现的隐患点及时落实监测责任和取应急处置措施,对一些已出现变形迹象的隐患点提前组织转移受威胁的群众,避免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10 年 8月,四川绵竹清平乡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由于监测预警到位、预案启动坚决,3000 多人成功避险。我听说后,既感到非常高兴,也感到压力很大。这是临灾避险最成功的,但如果没有成功,后果将不堪想象。去年,发生重大灾情造成损失的,主要是大灾。进行地灾防治,主要应立足防大灾、应大急、救大险。中国这么大,大灾有可能在哪里发生呢? 除了做好调查、勘查,摸清情况,完善体制机制,做好基础工作之外,就是要大打一场人民战争,把群众动员起来,强化监测预警,狠抓临灾避险,确保哪里有情况发生,那里就有及时反应,最大程度减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四是密切关注灾情险情,强化信息收报工作。为及时落实党中央、院领导同志重要批示,部着力增强地质灾害灾情险情信息集、报送的能力和效率,接到报告和信息后,及时了解情况,保持动态跟踪。2010 年,共向院上报各类文件 33 次,向院总值班室报送值班信息 169 期。未发生信息误报、缓报、漏报的情况。各地加强值守,及时报送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及后续处置工作情况,向部报送各类防灾信息数千份。
(三)积极主动服务,着眼长远精心谋划
一是夯实基础,提高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成 847 个群测群防有组织、有规划、有经费等 “十有县”。升级了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信息系统,实现群测群防点全覆盖。联合中国气象局,在全国 30 个省 (区、市)、253 个市、1265 个县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同时在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加播启动应急响应信息等内容。
二是消除隐患,开展隐患点工程治理。2010 年,中央财政投入 14 亿元特大型地质灾害治理专项资金,投入 8 亿元支持甘肃舟曲开展灾后重建地质灾害防治。目前,中央财政已初步形成在三峡库区、地震灾区、甘肃舟曲等重点地区投入防治专项和面上开展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的点面结合、重点突出的资金安排格局。在此带动下,各地的资金投入也大大增加。
三是加强宣传,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针对基层开展地质灾害防治评估、巡查、预案、宣传、人员 “五到位”宣传培训活动和重点地区应急管理培训,累计培训 10 万余人。通过各大媒体现场报道、系列追踪、专家访谈等多种形式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部联合河北、重庆开展多点连发特大型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指导各地共开展应急演练 371 次,参与人数达 4 万多人。以桌面推演的形式模拟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应急处置过程,总结完善应急流程并向全国推广。
四是谋划未来,推进防灾减灾长效机制。推进建立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积极建议院出台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政策措施。在重庆、北京组织多领域院士、专家召开 “西部复杂山体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学术研讨会”和“全球灾变与重大地质灾害战略研究会”,分析重大地质灾害异常多发的原因,研判趋势,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各地也根据区域情况,加强成灾条件、机理和模式的研究。
(四)抓住关键,充分发挥群测群防作用
各地积极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按照部要求,深化县级地质灾害防灾体制和机制建设,多方争取工作经费,不断提高队伍素质,进一步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和骨干群众的地质灾害防范主力军作用。我们大约有十多万个群测群防监测员,在地方各级党委、的领导下,群测群防监测员不畏艰险,不分昼夜,准确监测,成功预报,在最危险、最困难的环境中执行着最崇高的生命任务,他们践行着服务人民群众生命权利的最高价值准则,守护生命,守护家园。2010 年成功预报地质灾害 1100 多起,避免了约十万人的伤亡。国土部及时召开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场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并以通报表扬、颁奖晚会等形式,大力弘扬群测群防监测员践行服务于人民群众生命权利最高价值准则的核心理念。
二、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的严峻形势
2011 年,影响我国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地貌条件、地震、干旱和降雨等极端气候等多方面因素仍然存在,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一)我国特殊的地质条件和频发的极端气象导致地灾多发
我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分布广泛,地质不稳定区域大。地震发生频率高,汶川和玉树特大地震造成山体松动、岩体破碎,加剧了地质不稳定性,盈江地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也可能在汛期显露。受地理、经济等条件制约,不少地方特别是西部地区部分群众仍居住在深山峡谷中,受到地质灾害的直接威胁。近年来,我国极端气候异常,干旱、暴雨时有发生,极易诱发雨洪地质灾害。据气象部门预测,2011 年夏季我国黄淮、江淮等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多,登陆的热带气旋同期偏多,局地强降雨发生的频率增加、强度增大。从 2010 年的情况看,主汛期雨情、水情异常复杂,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十分突出,既有排查出来的老隐患点成灾,也有不在群测群防体系中的新地灾点成灾,还有一些如贵州关岭、四川汉源、甘肃舟曲等大规模、高速度、远距离的滑坡、泥石流或多种灾害叠加并发的重大地质灾害。这些灾害常常突如其来,猝不及防。
(二)防范意识还不强,防范措施还不足
当前,还有一部分干部群众缺乏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对地质灾害的辨识能力和避让意识薄弱。地质灾害防治还没有完全成为各项规划和建设的前置条件,大量城乡和工程建设单位往往只重视工程施工,不重视地质状况勘查和地灾隐患排查,工程往往选址在地质灾害隐患点上,劈山修路、切坡建房、造库蓄水等工程施工诱发了大量滑坡等地质灾害。一些山区的县城、乡镇和村庄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因素所致,本身就建在了滑坡体或者泥石流冲洪积扇上,由于种种条件尤其是经济条件限制,暂时没有能力全部实施搬迁,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极易造成重大损失。
(三)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仍然不足,防治工作依然存在薄弱环节
目前,国土部门地质灾害防治专职管理人员很少,越往基层人员越少,部分县 (市)甚至一个专职人员都没有; 现有的监测机构对地质灾害防治的技术支撑能力不足,全国还有大量市、县没有设立地质灾害监测机构。由于机构、人员以及经费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地质灾害调查和监测预警覆盖面窄、空白区大,许多地质灾害隐患点该搬迁的没有搬迁,该治理的没有治理。全国已经开展的地质灾害调查的精度也不高,已查出的隐患点往往因防治经费限制而无法实施防治工程,而已治理的工程又普遍没有维护费用,即便三峡库区也是如此。我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很不健全,仅对三峡库区等少数地区和个别重点工程实施了专业监测,其余大部分地区只能实行群测群防监测。群测群防员绝大多数是兼职人员,没有必要补助,没有配备基本装备,工作条件艰苦,风险也很大,承担了远远超过其能力的监测任务。
总之,对于当前防灾形势的严峻性和任务的艰巨性,我们始终要保持清醒认识,关于 2011 年地质灾害防治,总的要求就是要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坚持做好抗大灾、应大急、抢大险的各项充分准备,坚持把问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制定得更周全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牢牢把握防灾的主动权,坚决避免重大人员群死群伤,最大可能避免和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三、重点做好防灾减灾的几项工作
(一)做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加大重点区域地质灾害治理力度。4月6日,院通过了 《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力争用 5 年时间,基本解决防灾减灾体系薄弱环节的突出问题,其中,对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和治理均作出了重点安排。此外,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已列入院审批,目前正处于完善阶段。《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也在抓紧报批。
这些都是党中央、院对我国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我们务必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切实做好贯彻落实。一是要加紧编制山洪地质灾害防御专项规划的实施方案,前三年着重开展调查评价、重点集镇勘查,完善县级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和群测群防体系,后两年着重开展搬迁避让和治理工程。二是要积极准备,做好 《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出台后的贯彻落实。三是要抓紧编制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 “十二五”规划,并争取把主要防治内容纳入到本地区的 “十二五”规划中去。重点考虑四方面,一是全面加强调查评价,提高工作程度,特别要加大对人口密集区、重要基础设施周边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价力度,安排必要的工程勘查,建立健全隐患排查制度。二是突出抓好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完善监测预报网络,加强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建设,提高群测群防水平。三是加快构建综合防治体系,统筹各方,同步开展地质灾害、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整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大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力度,着力消除隐患。四是强化临灾应急避险,建立完善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完善应急避险各种手段,提高临灾避险能力。
(二)切实加强机构建设
中央编制办公室已经批准部成立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并增加司局级领导职数,国土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也已经中央编制办公室批复,即将挂牌成立。各地要大力推动本地区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技术支撑机构建设,要将机构建设作为今年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特别是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的省份,要力求在今年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建立省级地质灾害应急机构的省份,要着力向市级延伸。
(三)强化特大型防治项目管理
近年来,中央财政逐年增加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预算资金,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各地要积极推动加大本级财政对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防治资金,并严格按照财政部、国土部 《关于印发 〈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 〔2009〕463 号)和国土部办公厅 《关于加强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管理的通知》 (国土资厅发 〔2009〕81 号)的要求,加强资金、项目管理,按规定上报资料。对存在数据弄虚作、未按规定管理使用专项资金、未及时向部报送等情况的省份,部将扣减或取消下年专项资金预算指标,并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予以查处。
(四)继续提高基层防灾能力
推进防灾能力建设,提高基层地质灾害防范的意识和预警预报、组织协调、应急避险、软硬件支持等方面能力。一是会同气象部门,进一步将预警预报工作向县(市、区)延伸,未开展此项工作的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市 (地、州)、县 (市、区)要努力在今年完成。二是要大力开展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演练。对威胁学校、医院、村庄、集市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重大隐患点,要于每年汛期前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避险演练。通过演练明确受威胁群众撤离的信号、路线、应急避灾场所等,明确分工,明确责任,明确要求。三是继续完善地质灾害应急平台。按照国土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标准,整合已有和基础,更新数据,实现地质灾害应急防治远程会商和应急指挥。
(五)突出群测群防
进一步提升群测群防能力,发挥群测群防体系的重要作用。一是继续扎实深入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十有县”、“五条线”和基层 “五到位”建设,着力解决群测群防体系中存在的经费不足、技术含量低、监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二是要大力宣传群测群防体系的作用,大力宣传成功避险的典型案例,鼓舞士气、提振信心。地质灾害宣传工作不仅要宣传地质灾害造成的重大损失,更重要的是宣传我们群测群防监测员在的领导下,不畏艰险,守护生命,成功预报,应急避险,避免更大人员伤亡的成绩。今年,部将继续邀请 100 名特别优秀群测群防监测员来京进行经验交流。
(六)扎实做好防范工作
一是做好排查巡查,汛期前各地都要开展一次全面的隐患排查工作,将所有威胁人员和财产安全的隐患点及时纳入防范体系,加强对在建施工场所防灾工作的监督指导,特别要注意上游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形成堰塞体,后期降水使堰塞体突然溃决,形成高落差、大体量、快速度的特大泥石流灾害。要坚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动态监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化情况。
二是做好值班和信息报送,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报送地质灾害灾情、险情。根据 《国家突发公共总体应急预案》规定,特别重大和重大地质灾害,要在发生后的 4 小时内迅速向部报告。对尚未抵达现场、无法核实的灾情险情,要将已掌握的情况通过传真、电话等方式及时报部。
三是做好应急处置,遇有灾情、险情要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协助地方开展抢险救灾,重点要做好受威胁人员的转移和二次灾害的防范。
四是强化重点地区防治工作。三峡库区要做好库水位涨落期间的地质灾害防范,重点是开展全面的巡查排查,落实隐患点的群测群防监测或专业监测,尤其是汛前水位消落以及高水位条件下库岸的稳定性监测,要做到定人、定点、定时进行巡查和监测。要充分发挥专业技术队伍的支撑作用,做好预案的落实和应急处置工作,努力保障百万移民生命财产和航运安全以及三峡工程正常运行。汶川及玉树地震灾区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区,应充分依托以群测群防为主的监测体系做好日常防范工作,重点时段要派驻专业队伍指导协助地方做好防灾工作。东南、华南、西南等山地丘陵区要着重防范台风和强降雨引发的点多面广的突发性灾害,要特别防范引发人员伤亡的崩塌、泥石流灾害。华北、西北黄土地区要做好黄土塬边缘崩塌、滑坡、沟口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新疆等地要密切关注气温变化情况,做好积雪融水引发地质灾害的防范。
四、总结经验,探索建立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
各地要在认真总结近两年行之有效的一些做法和切实可行的一些经验的基础上,把它上升为制度或者规范,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的体系建设。要积极探索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结合本地实际制订鼓励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加大统筹力度,推动地方整合地质灾害防治与山区脱贫、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小流域整治、土地整治、矿产开发等方面的政策。请各地于 4月底前将本地区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好的做法和经验报部地质环境司。部将派出部领导带队的工作组赴各地进行防治新机制调研、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督促检查和抗旱找水打井现场回访,并通报有关情况,适时召开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经验交流会,推广先进典型经验。
同志们,今年是 “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又是建党 90 周年,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各地务必要立足于抗大灾、应大急、救大险,切实将各项防灾措施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我相信,有党中央、院的坚强领导,有各地的高度重视,有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有全系统齐心协力的工作,我们一定能够把地质灾害防治这个崇高的生命任务完成好,努力向中央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国土部办公厅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