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色预警是什么级别

2.台风强度等级

3.台风菲特的预报预警

4.上海有台风吗

5.台风应急响应等级一二三四区别

6.台风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7.上海近几年的台风

上海台风气象局_上海台风预报等级

分为六个等级: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

热带低压——中心附近风力可达6~7级,或阵风7级以上。

热带风暴——中心附近风力8~9级,或阵风9级并可能持续。

强热带风暴——中心附近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级并可能持续。

台风——中心附近风力为12~13级,或阵风13级并可能持续。

强台风——中心附近风力为14~15级,或阵风15级并可能持续。

超强台风——中心附近风力为16级或以上,或阵风17级并可能持续。

红色预警是什么级别

上海中心气象台先于6月25日5时拉响了上海市强热带风暴警报,6时又发布了台风蓝色预警信号和洋山港区台风**预警信号。上海市防汛指挥部也于上午10时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力以赴、全面细致地做好防御工作,从城镇排水、地下空间、船只避风、工地管理、高空构筑物、防潮措施、人员转移、公共交通、绿化加固、农业防灾和人员密集场所等11个方面全面落实好各项措施。

中央气象台于6月25日下午发布飓风蓝色预警,同时发布灾害Ⅲ级预警。随后辽宁省气象局向全省气象部门下发了《关于做好强热带风暴“米雷”预报服务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全省各级气象台站,尤其是辽宁东南部的大连、鞍山、本溪、丹东等地区气象台站要充分利用各种监测设备开展加密观测;沈阳中心气象台要加强与各市气象台,特别是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营口等地气象台站的天气会商,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应急响应,为政府做好防灾救灾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要依据“米雷”强度、影响时间、范围以及可能出现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做好决策气象服务,并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进行汇报。

台风强度等级

红色预警是一级预警,是警报等级中最高的。

红色预警信号是指相关部门针对台风、暴雨、高温、干旱、大雾、寒潮、暴雪、安全等灾害或潜在危险所发出的预报。预警等级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可分为: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分别用红色、橙色、**、蓝色标示。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同时各部门应依据已发布的预警级别,适时启动相应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履行各自所应承担的职责。

应对红色预警的方法

1、台风红色预警:6小时内可能或已受台风影响,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或阵风14级以上并可能持续。应对方法:停止大型集会、听课、停业(特殊行业除外);回港避风的船舶,妥善安排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

2、暴雨红色预警: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mm以上,或者已达100mm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应对方法:停止集会、停课、停业(特殊行业除外)。

3、高温红色预警: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应对方法:停止户外露天作业(特殊行业除外),特别注意防火。

台风菲特的预报预警

热带低压:风速<17.2,相当于小于8级风;

热带风暴:17.2<=风速<24.5,相当于8-9级风;

强热带风暴:24.5<=风速<32.6,相当于10-11级风;

台风:风速>32.7,相当于12级以上风。

这是89年到2000年的划分

在热带洋面上生成发展的低气压系统称为热带气旋。在中国和东亚地区称为台风。国际上以其中心为台风附近的平均最大风力来确定强度并进行分类:12级以上的通称为台风;10-11级的是强热带风暴;8-9级的是热带风暴;小于8级的是热带低压。

这是2000年1月1日起实施的分级标准

06年起又改了:

2006年5月15日起执行新的国家标准《热带气旋等级》,增加了“强台风”和“超强台风”两个等级。

热带气旋风力等级一览表

热带低压(TD):10.8-17.1米/秒(6-7级)

热带风暴(TS):17.2-24.4米/秒(8-9级)

强热带风暴(STS):24.5-32.6米/秒(10-11级)

台风(TY):32.7-36.9米/秒(12级),37.0-41.4(13级)

强台风(STY):41.5-46.1米/秒(14级),46.2-50.9米/秒(15级)

超强台风(SUPERTY):51.0-56.0米/秒(16级),≥56.1(17级)

新的台风增加了“强台风”和“超强台风”两个等级,更有利于灾害的预报和防御。

上海有台风吗

全国最高台风预警信号: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10月2日下午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10月4日上午10时,中央气象台改发台风**预警信号。下午6时,中央气象台改发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10月5日上午6时,中央气象台改发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10月7日上午6时,中央气象台改发台风蓝色预警信号。上午10时,中央气象台解除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浙江

全省最高台风预警信号: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10月6日下午5时,浙江省气象台改发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地方级最高预警: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海盐、嘉兴、海宁、嘉善、兰溪、湖州、德清、安吉、桐乡、衢州、长兴

台风**预警信号:舟山、嵊泗、义乌、浦江、绍兴、上虞、诸暨

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宁波、鄞州、镇海

台风红色预警信号:苍南、瑞安、文成、黄岩、洞头、温州市区、乐清、台州、椒江、临海、三门

福建

全省最高台风预警信号: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10月5日上午6时41分,福建省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下午4时59分,福建省气象台改发台风**预警信号。

10月6日上午8时50分,福建省气象台改发台风橙色预警信号。下午10时40分,福建省气象台改发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地方级最高预警: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莆田、秀屿、仙游

台风**预警信号:福州、罗源、周宁、寿宁、古田

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屏南

台风红色预警信号:霞浦、宁德、福安、福鼎

上海

全市最高台风预警信号: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10月6日上午9时,上海市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江苏

全省最高台风预警信号: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10月6日下午1时22分,江苏省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地方级最高预警: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南通、如皋、海安、如东、张家港、太仓、江阴、吴江

江西

全省最高台风预警信号: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10月6日下午5时30分,江西省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地方级最高预警: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南昌、进贤、上饶、新建、弋阳、德兴、东乡、九江、抚州、安义

安徽

全省最高台风预警信号: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10月6日下午8时50分,安徽省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地方级最高预警:

台风蓝色预警信号:合肥、居巢、滁州、明光 当地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海上陆上台风警报

台湾中央气象局原本预测“菲特”不会影响台湾,10月2日由于太平洋高压增强使菲特路径偏西,台湾中央气象局表示“菲特”有可能接近台湾。

10月4日下午11时30分,台湾中央气象局发布海上台风警报。

10月5日下午2时30分,台湾中央气象局发布陆上台风警报。陆上警戒范围包括基隆、新北、台北及宜兰地区,应严加戒备并防强风豪雨。台北市、新北市、宜兰县为超大豪雨,桃园县、新竹县、苗栗县、台中市、南投县则是大豪雨警戒范围。

10月7日上午2时30分,台湾中央气象局解除台湾本岛陆上台风警报。

10月7日上午8时30分,台湾中央气象局解除所有台风警报。

台风应急响应等级一二三四区别

有,上海会受到台风“杜苏芮”的影响。

台风“杜苏芮”是2023年第5号台风,目前已经加强为超强台风级,预计将于28日早晨到上午在福建中部到广东东部一带沿海登陆。

由于台风路径仍有不确定性,上海可能会受到其外围环流的影响,出现以下情况:27日至29日,上海有时有阵雨或雷雨,阵性降水特征明显,局部地区可能出现短时强降水。28日至29日白天,上海有大风天气,陆地上东南风5级阵风6~7级,海上更大一些。

27日至29日,上海气温略有下降,最高气温在30℃左右,最低气温在27℃左右。因此,台风“杜苏芮”对上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风雨和气温方面。

台风特点

“杜苏芮”整体走向稳定,但路径上偏西还是偏东,也有一定不确定性。总体来看,它将以台风级或强台风级在28日早晨到上午在福建中部到广东东部一带沿海登陆。预报员在研判台风路径时,通常会对比多家数值模式。

针对“杜苏芮”,中央气象台除了对比中国的CMA-TYM区域台风数值预报模式以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等机构的数值模式以外,还尝试参考了一些AI气象大模型预报系统,从中研判台风最有可能的走向。

台风“杜苏芮”结构完整紧实,与其他云型较散的台风相比,其风雨影响范围相对集中,但云系所经区域降水和风力强度大。

台风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台风应急响应等级一二三四只有一个区别就是影响范围不同。

1、一级应急响应

适用于台风影响范围较小,可能影响到的人口、财产、交通等方面影响较小的情况。主要措施是启动应急值守制度,组织好各级领导和应急队伍,做好信息发布和应急物资准备等。

2、二级应急响应

适用于台风范围扩大,可能对交通、农业、牧业、水利等方面造成影响的情况。主要措施是启动防御工作,组织人员转移,加强信息发布,做好应急物资准备等。

3、三级应急响应

适用于台风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可能对人口、财产、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方面造成较大影响的情况。主要措施是组织人员进行转移避险,疏散易受灾区域的人员,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和供应等。

4、四级应急响应

适用于台风影响范围广泛,可能对大面积地区造成重大影响的情况。主要措施是组织好各级应急队伍,加强信息发布,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和供应等。

台风期间注意事项

1、台风来临前,要弄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是否是台风要经过的危险区域;确定自己处在危险区域时,不要惊慌,根据气象部门做出的台风预警信号,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2、台风来临前,检查并加固活动性房屋、构筑物的固定物,拆除存在有安全隐患的建筑物。

3、了解安全逃离的路径以及政府提供的避难场所。在台风来临的时候,如果是处在危险区域的一定要听从指挥,尽早的撤离。如靠近沿海的居民,房屋质量不牢靠的住户等等。

4、台风来临时,风力等级高,所以不要在阳台、房顶等高处放一些容易被吹落的东西,如花盆啊,塑料桶啊等等,容易在吹落的时候砸到别人。

上海近几年的台风

其实中里面一个是十级风圈,可以看着是台风中心,外面是一个七级风圈。可以看着台风影响到的范围。不同颜色的圆点,这个含义是台风的等级标识。不同颜色的虚线是不同预报台预测的台风未来路径可能。在左上角可以切换地图的显示方式以及比例。在右上方可以查询当前或过去台风的风速、气压等相关信息。

台风路径,指台风形成后所运行的路径。大致可分为三类:西进型、登陆型、抛物线型。造成台风路径多种多样的原因,主要是台风在大气运动过程中,受到复杂大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如果说大气环境是一个大调色盘,刚生成的台风就像一张画布,在运动的过程中被大气涂上不同的色彩,就会产生不同的路径。研究台风路径有助于提前准备,防灾减灾,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台风的预防要点

1、台风伤害严重,千万不要忽视。不重视台风危害的人群伤害的发生率是重视人群的17倍。

2、台风伤害的预防重点时间是台风登陆前1~6小时,尤其是登陆前3~4小时,而不是登陆时。因此一切准备工作要在台风登陆前12小时完成,台风登陆前 1~6小时应避免外出,尽量留在屋内。不在屋内的人群发生伤害的危险是留在屋内人群的4倍。

3、台风伤害的预防重点是男性和老年人,尤其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

4、台风伤害和致死的主要原因是房屋倒塌、硬物击伤和跌倒,因此,危房人群一定及时要撤离。

5、台风来临12小时前要加固门窗,不要到临时再去关门窗或者修房屋。

需要什么内容下面自己找。

上海地区台风,暴雨灾害。

2002年第5号热带风暴“威马逊”于6月29日14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沿西北方向移动,渐渐加强,7月1日02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7月2日02时加强成台风,并继续增强,至7月3日02时台风中心气压940百帕,中心风力15级50米/秒,7级大风半径580公里,10级大风半径250公里,这时台风已发展到最强盛时期,继续沿西北偏北方向北上。

7月4日11时到达北纬27.2、东经124.1度后开始转向,基本上沿东经124度笔直北上。

7月5日02时在上海以东约250公里的海面北上时,中心气压960百帕,中心风力40米/秒,7级大风半径仍达500公里,10级大风半径达200公里,上海处在台风的7级大风范围内。

台风北上越过北纬32度后,转向东北偏北方向,7月6日穿过朝鲜半岛,最后于7月6日20时减弱消失。

台风移动路径和速度都比较稳定,台风早期在低纬度时移动速度较慢,在北纬18度附近加速,移速最快达26公里/小时;台风从北纬20度开始,移速一直稳定在18—20公里/小时。

台风最强盛时中心气压940百帕,且持续强盛的时间长达39小时。

高桥实测最低气压7月5日5时986.2百帕。

六月下旬生成的台风达到如此的强度,历史上比较少见。

台风的风速大,中心风速50米/秒,大于12级,台风的7级大风半径580公里,10级大风半径250公里。

由于7级大风半径大,沿海受大风的影响非常明显,7月4日开始浙江中南部沿海海面就出现12级大风,上海高桥站从7月4日10时开始刮7级大风,直至7月5日21时,持续时间长达32小时,过程最大风速达27.4米/秒。

“威马逊”台风对上海地区水情的影响:受“威马逊”台风北上影响,上海地区出现了风、雨、潮的综合影响,因恰逢天文小潮汛,黄浦江的潮位不高,使“威马逊”台风对上海地区的损失相对减少。

雨情:受台风影响,上海地区从7月4日上午11时左右开始下雨,至7月5日21时左右结束。

这次台风降雨过程,历时较长,长达34小时,但因降雨强度小,总的雨量也不大,雨量和雨强均小于“派比安”台风影响期间的降雨。

降雨中心位于市区的三江路桥附近,单站最大雨量为徐汇区的三江路桥76毫米,沿江沿海的大部分地区雨量大于50毫米,上海的西部地区雨量小一些。

风暴潮:这次台风引起的风暴潮非常明显。

以黄浦江黄浦公园潮位为例,7月4日07时,台风距上海的距离约600公里,这时台风的中心气压940百帕,中心风速50米/秒,7级大风半径580公里,长江口高桥站出现了6—7级偏东风,黄浦公园实测 *** 3.48米, *** 增水0.83米,风暴潮十分明显。

随着台风的进一步北上,台风中心距上海的距离越来越近,上海沿海和长江口区都处在台风的7级大风范围内,测站实测气压也越来越低,风暴潮增水越来越大,过程最大增水达1.71米,7月4日下午的 *** 增水1.11米,7月5日上午的 *** 增水1.09米,两个 *** 的增水超过1米。

实际上从台风越过北纬29.3度后,黄浦公园就出现了大于1米的严重风暴潮增水。

2002年第16号热带风暴“森拉克”,8月29日14时在太平洋中部洋面上生成,即北纬18.3度,东经155.3度。

由于正处于副热带高压南侧,受东风气流的引导,稳定向偏西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增强,8月30日08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31日08时加强为台风,形成台风时,中心气压970百帕,近中心风力12级,7级风圈半径达350公里。

随着台风的逐渐西移,9月4日夜间至9月5日晨,台风中心越过硫球群岛进入东海南部,开始影响我国,影响时,中心气压960百帕,中心风力超过12级,7级风圈半径维持在350公里。

福建、浙江等华东沿海地区风力逐渐加强,本市也开始受到台风外围影响,长江口区风力达到了4—5级,并进一步增强。

台风进入东海后,9月5日至7日晨,由于台风引导气流的减弱,其移动速度变的较为缓慢,并出现了向南转向,9月5日20时至9月6日08时,沿125度经线向南移动了大约一个纬距,后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从而增加了台风的影响时间。

从9月7日08时起,台风移速略有增加,到7日18:30时左右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登陆,登陆时,中心气压960百帕,中心风力大于12级。

登陆后,台风强度逐渐减弱,至9月8日20时后逐渐转为低气压。

台风期间本市的风力、气压、降水情况:

这次台风是2002年影响我国最大的一场台风,台风在浙江登陆时中心气压960百帕,实测风力达12级,浙江部分地区出现了400多毫米的特大暴雨。

受其影响本市从9月5日起,长江口区的风力逐渐增大,9月6、7、8持续三天,外高桥出现了6—7级的偏北大风。

沿海的芦潮港、金山咀等站也出现了5—6级的偏北风。

由于离台风中心距离相对较远,本市的气压未出现剧烈变化,基本维持在1007百帕以上;由于台风外围云系不很发达,本市正处于云系边缘,因此也未出现暴雨情况,只是部分地区出现了零星小雨。

台风期间的水情特点:台风影响期间,本市正值入汛以来的第七次天文大潮,也是本市今年最大的一次天文大潮, 9月6、7、8、9四天,本市黄浦公园站的天文子潮分别达到了3.89、4.13、4.27、4.29米,黄浦江下游吴淞站的天文子潮分别达到了4.18、4.44、4.57、4.57米。

受台风影响,从9月5日开始,本市的沿江、沿海出现了持续的风暴增水,其中黄浦江下游的吴淞从9月5日到9日出现了4个潮次的超警戒水位,最 *** 位出现在9月8日00:15时达5.53米,为历史第三 *** 位,风暴增水最大达0.96米;黄浦公园站从9月6日到9月9日出现了连续6个潮次的超警戒水位,9月8日01:00时出现了5.33米的最 *** 位,排名历史第三,最大增水出现在9月6日达到了1.09米;黄浦江上游米市渡站也出现了6个潮次的超警戒水位,9月8日03:10时出现了历史第二 *** 位4.17米。

沿海的外高桥、卢潮港、金山咀均出现了较大的风暴潮,其中外高桥出现了历史第四 *** 位。

2004年第7号热带风暴于6月23日14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后,向偏西方向移动,6月24日14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继续向偏西方向移动,6月27日加强为台风,折向东北方向移动,并继续加强,6月29日台风发展到最强盛时中心气压940百帕,中心风速50m/s达15级,7级风圈半径460公里,10级风圈210公里。

台风进入东经122度以后,转向偏北方向移动,7月1日10时30分在台湾花莲登陆,7月2日穿过台湾省北部地区后进入东海南部海面继续向偏北方向移动,台风减弱为强热带风暴,7月3日9点30分中心在浙江乐清黄华镇登陆,继续沿浙江海岸线北上,经舟山海域转向东北,20时热带风暴中心已经到达上海以东80公里的海面上,即在北纬31.3度,东经122.4度,中心气压987百帕,近中心的最大风力9级,距中心大约250公里的地方风力有8级,并以每小时30 公里的速度朝东北偏北方向移动,逐渐远离上海,7月5日08点钟减弱为低气压消失。

“蒲公英”台风呈现风力很强的特性,中心最大风速达50m/s,近中心风力达15级,其中12级以上风力持续时间为84个小时。

在台风处于上海临近海域时,上海外高桥水文站的风力达到7-8级大风,长江口区达到9-10级大风。

另外此台风发展不稳定,“蒲公英”台风在减弱为热带风暴,经过上海继续北上过程中,中心气压又开始增强,由7月4日2点钟的990百帕增强到7月4日14点钟的983百帕,后又慢慢减弱,这在历史台风中是比较少见的。

受其影响,上海市黄浦江及沿海的许多站点均出现了2002年以来的最 *** 位,普遍超警戒水位。

其中,长江口区的外高桥站4日01时出现了5.02米最 *** 位,超警戒线(4.90米)0.12米;吴淞口站7月4日凌晨1时15分水位达5.00米,超4.80米警戒线0.2米,市中心区黄浦公园站4日01时55分出现了4.73米最 *** 位,超警戒水位(4.55米)0.18米,黄浦江上游的米市渡站4日凌晨3时30米水位达3.91米,超3.5米警戒线0.41米。

同时,受热带风暴强降雨云团的影响,3日上海市普遍出现了大雨、局部出现了暴雨、大暴雨,雨量主要集中在本市的北部地区,南部地区雨量相对较小。

其中,嘉定、宝山,崇明、浦东新区等地出现了50毫米以上的暴雨,个别站点崇明的新建站出现了129.1毫米的大暴雨,市中心城区雨量相对较小,最大的杨浦区为37毫米,其他各区雨量在20多毫米。

虽然“蒲公英”台风在穿过台湾后减弱为强热带风暴,于7月3日16时继续减弱为热带风暴,但该台风依然风力较强,受“蒲公英”台风北上外围云系的影响,上海外高桥水文站风力达到8-9级,又恰逢黄浦江处于大潮汛,因此,上海地区受到了风、雨、潮的综合考验,最 *** 位超过了警戒水位,由于预报及时,防汛措施得当,大大降低了上海地区因台风引起的经济损失。

雨情:7月3日20时热带风暴中心到达上海以东80公里的海面上,即在北纬31.3度,东经122.4度,中心气压987百帕,近中心的最大风力9级,距中心大约250公里的地方风力有8级,全市普降大到暴雨,由于此时台风云系非常不对称,从而造成的降雨也不均匀,暴雨主要集中在上海的北部区域,南部相对较小,其中嘉定、宝山,崇明、浦东新区等地出现了50毫米以上的暴雨,个别站点崇明的新建站出现了129.1毫米的大暴雨,市中心城区雨量相对较小,最大的杨浦区为37毫米,其他各区雨量在20多毫米。

风暴潮:“蒲公英”台风对上海黄浦江潮位的影响非常明显,7月4日凌晨,上海市黄浦江及沿海的许多站点均出现了近二年来的最 *** 位,普遍超警戒水位。

其中,长江口区的外高桥站4日01时出现了5.02米最 *** 位,超警戒水位(4.90米)0.12米;吴淞口站4日凌晨1时15分水位达5.00米,超4.80米警戒水位0.2米,市中心区黄浦公园站4日01时55分出现了4.73米最 *** 位,超警戒水位(4.55米)0.18米,黄浦江上游的米市渡站4日凌晨3时30米水位达3.91米,超警戒水位(3.5米)0.41米。

2005年第9号台风“麦莎”,于2005年8月6日凌晨3点40分在浙江玉环登陆,登陆时中心气压950百帕,近中心的最大风力大于12级,10级风圈半径为200公里,7级奉劝半径为600公里。

台风登陆后沿西北方向移动,穿过浙江省境内进入安徽,继续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

由于台风“麦莎”强度强,7级大风半径大,上海长时间处于台风的7级大风半径内,且长时间位于台风移动方向的云系深厚的右半侧,台风影响尤为严重。

同时遭遇汛期第5次天文大潮,于是出现了天文大潮、风暴潮和暴雨三碰头的局面,致使黄浦江上游米市渡、大泖港的泖港站、出现了超历史记录的 *** 位。

“麦莎”影响上海期间的主要水情概括如下:长时间持续偏东大风:受台风影响,长江口高桥站从8月5日12点就开始刮偏东及东北向的6级风,持续时间长达42小时;8月6日2点开始风力加大到8级,8―10级的大风连续25小时,最大阵风26.6米/秒;杭州湾芦潮港的最大阵风达30.5米/秒,市区风力也达7―9级。

这场台风风的影响比较明显。

*** 位:因遭遇天文大潮,加上台风暴潮,黄浦江出现了今年汛期首次超警戒水位的 *** 位。

8月6日凌晨,黄浦公园站出现了4.65米的 *** 位,吴淞出现了4.92米的 *** 位,米市渡出现了4.02米的 *** 位。

8月7日凌晨,黄浦公园站出现了4.94米的 *** 位,超警戒水位0.37米;吴淞出现了5.03米的 *** 位,超警戒水位0.28米;米市渡出现了4.38米的 *** 位,超警戒水位0.88米,创历史新记录,比原来4.27米的记录抬高了0.11米。

由于上海地区普降雨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黄浦江上游和市区河流出现了较高的潮位。

大泖港的泖港站8月7日凌晨也创历史新记录4.22米,比原历史记录抬高了0.02米,掘石港的洙泾站也出现了平历史记录的4.08米的 *** 位。

暴雨:由于上海长时间被台风云系笼罩,8月5日上海地区便开始降雨,普降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大暴雨,5日雨量最大的为崇明县的堡镇,日雨量100.4毫米。

8月6日上海地区普降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

据初步统计,从8月6日8时至7日7时,市中心区普降大暴雨,普陀和徐汇下了特大暴雨,普陀区雨量高达216毫米,徐汇区累计雨量201毫米,大多数的区累计雨量在150―200之间。

中心城区以外的大部地区降雨在100―200毫米之间,南汇的周浦累计雨量203毫米,宝山区的蕴东闸累计雨量194.5毫米,浦东新区的杨思累计雨量191毫米,金山区的累计雨量191毫米。

“麦莎”台风引起的雨量大多数测站总雨量在200―30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