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监测台风位置需要什么地理信息技术

2.全球双风暴共舞,远洋胚胎96W会成为11号台风红霞吗?

全球台风监测_全球台风监测 大屏图片

南海和西北太平洋上热带对流系统比较活跃,有3个热带气旋“狮子山”、“圆规”和“南川”相继生成。1006号热带气旋“狮子山”已于8月31日凌晨在南海北部海面减弱为热带风暴,但风暴中心南侧冷云区面积仍然较大。1007号热带气旋“圆规”出现明显的台风眼结构,南侧有比较宽广的螺旋云带卷入。1008号热带风暴“南川”中心密闭云区范围较小。 台风近日成了关注热点。一度沉寂的洋面,一下子迸出三个热带气旋,让许多百姓感到不解。

“40个小时之内,海面上一下子迅速形成三个热带气旋的局面并不多见。”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高拴柱表示。

■台风有特点

台风监测数据显示,在2000年和2006年,也曾分别出现过三个热带气旋“割据”的局面。今年的情况与往年的不同之处在于,那两年同时出现的热带气旋并未同时影响我国,甚至有些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离我国很远。

高拴柱解释说,台风具有性的特点。如果某一时段大气环流和海洋条件很适合台风的发展,那么同时生成多个台风的可能性就增大。此外,还有一种多台风发展的可能是,某一海区长时间条件适宜,台风就会接二连三地在那里生成。

为什么洋面上同时出现“三旋共舞”呢?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分析称,今年入夏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异常偏大、偏强、偏西,而最近副热带高压有所东撤,加之北方冷空气开始活跃,增加了热带气旋“胚胎”增多的可能性,易形成多个热带气旋。

杨贵名认为,在相对 “狭小”的范围内活动,三个热带气旋相互之间都会产生一种干扰,往往强度都不强,或者是个别的强度较强。正因为三个互相干扰,每一个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变数增多。三个热带气旋共同影响我国并不多见,但也属正常现象。

■今年以来台风偏少

地球上的热带海洋是热带气旋生成的温床。全球每年约有80个台风(飓风)生成,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等海域,而强台风主要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是全球台风发生频数最多的地区,占全球总数的38%。

8月31日,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陈振林表示,今年1月至8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个数异常偏少。这些台风主要特点表现为:生成和登陆个数均异常偏少,登陆时间晚、整体强度弱,影响范围偏南、致灾程度轻。今年1至8月,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8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同期(14.3个)偏少6.3个。

台风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兼有。台风少了,东南沿海地区的旱情容易蔓延;台风多了,百姓又容易遭殃。但今年以来台风为什么生成偏少、登陆偏少呢?陈振林认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强,强度为有气象记录以来之最,位置较常年偏西、偏南,使得台风生成源地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对流活动受到极大抑制,导致台风生成缺少最关键的环境条件。

■秋台风同样可怕

台风不只是夏天的产物,秋天台风生成的消息也会不断传来。一般而言,七八月份是台风生成的旺季,这段时间台风偏少,会使全年偏少。但是今年7月出现的拉尼娜现象对大气的影响将逐渐显现,西北太平洋的大气环境条件将有利于台风生成。

和夏天生成的台风相比,秋季生成的台风又有什么显著特点呢?专家认为,首先是移动路径偏南。这是因为进入秋季以后影响热带气旋路径的副热带高压开始东退南移,位置逐渐偏南而造成的。其次是强度相对较强,造成的损失也比较严重。比如2005年超强台风“泰利”在登陆花莲时的瞬间风力竟然超过17级。它给福建沿海带来了9级到11级的大风,并于当天下午在福建莆田再次登陆,给江西和安徽带来了强烈的降雨,造成巨大损失。

另外,从损失的程度来说,秋台风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从“秋分”到“小雪”节气正是我国南方晚稻抽穗扬花的成熟期。这时如果有台风来袭,狂风暴雨会使作物的叶片受损,谷粒脱落霉烂,甚至彻底损毁,造成严重的减产或者绝收。2005年的强台风“达维”在9月26日凌晨登陆海南万宁沿海,由于当时正值水稻收割香蕉成熟的季节,致使海南省的农业受到了重创。

陈振林称,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趋强趋多,台风活动的规律更加难以把握,将使台风防御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不能因前期台风少而放松警惕。因此,需加强今年秋季台风的防御。 郭起豪

监测台风位置需要什么地理信息技术

最常规的还是靠气象卫星提供的云图、水汽图、风场扫描、微波扫描等等产品,现在判断台风的强度都还是分析云的结构为主(所谓德沃夏克分析法)。台风快要登陆时还可以用雷达监测,此外还有过往船只的数据。以前卫星尚未发展起来时飓风猎人是重要的观测工具,不过现在西北太平洋已经不再观测了,所以现在台风的强度往往没有实测值,有时各机构还会出现分歧,对于气象爱好者来说这是个小遗憾,不过飞机观测真的是很危险,飓风猎人中有四架飞机就再也没有回来……

求纳

全球双风暴共舞,远洋胚胎96W会成为11号台风红霞吗?

监测台风位置是用遥感技术。

原因:

1、可获取大范围数据资料,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0km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910km左右,从而,可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

2、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

3、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

4、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

基本概念

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的技术,它是60年代在航空摄影和判读的基础上随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综合测技术,任何物体都有不同的电磁波反射或辐射特征。

航空航天遥感就是利用安装在飞行器上的遥感器感测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特征,并将特征记录下来,供识别和判断。把遥感器放在高空气球、飞机等航空器上进行遥感,称为航空遥感。把遥感器装在航天器上进行遥感,称为航天遥感。完成遥感任务的整套仪器设备称为遥感系统。

航空和航天遥感能从不同高度、大范围、快速和多谱段地进行感测,获取大量信息。航天遥感还能周期性地得到实时地物信息。因此航空和航天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军事的很多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例如应用于气象观测、考察、地图测绘和军事侦察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遥感技术

2020年以来,海洋区域的变化可以说都非常强,无论是西北太平洋,还是北大西洋等地,都是形成了多风暴发展。9月,西北太平洋地区的10号台风海神消失之后,新的台风胚胎也酝酿出来了,而北大西洋的?双风暴?也还在持续的发展,那么我们先看看已经命名的风暴。

根据全球气旋监测数据显示,如今北大西洋的风暴?波莱特?(PAULETTE)和?勒内?(RENE)都在持续增强,并且风力为8级和9级强度,看上去这两个风暴都不太强,但是后面可能也会给部分地区带来影响。特别是热带风暴?勒内?的影响稍微可能大一点,已经在影响岛屿区域了,这就是基本情况。

不过要说整体的情况,这个?双风暴?也只能说一般,大部分时候都是在海洋区域发展,所以算是比较的事情,这里我们了解下就行。这两个风暴也是如今全球唯一的?双风暴?,后期存在变化了我们再来看看。下面我们重点来看看西北太平洋地区的新台风胚胎96W,如今96W位于17.1?N 162.3?E,最高风为15 kt,最低中心压力为1006 hpa,所以算是略增强了一点点,美国也提升为了低级标注。当然我们从卫星云图来看,这个远洋台风胚胎的条件不太好,云系松散,中心混乱,所以短时间不太可能发展起来,接下来它将持续偏西移动,暂时的路径都比较一样。

那这个台风能不能起来?根据GFS的模拟情况来看,预计96W台风胚胎起不来,预计在9月12日或13日的时候可能消失在西北太平洋地区,欧洲数值中心也不看好这个台风胚胎,所以今年的11号台风?红霞?可能并不是这个台风胚胎,就看后期会不会发生改变,本身来说如今已经是典型的?秋台风?季节,远洋台风很容易爆发出超强台风,但是这个96W台风胚胎看上去是在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之下减弱的,所以不太可能成为往年类似于?山竹?的情况,概率应该是极低了。当然整体上来说,西北太平洋地区的低压区域还是不少,不少的热带扰动都在发展之中。

所以这也说明了如今的西北太平洋依然是属于台风?活跃期?,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9月14日的时候,日本近海区域出现了一个低压点,但是我们从分析的情况来看,这似乎并不是发展出来的台风胚胎,好像是温带气旋。同时在9月15日的时候加强为993hpa气压值,所以还有增强的情况,但是还是在不断远离日本,并不是靠近,所以在日本的朋友也不用担心, 这似乎并不是台风,而是一个温带气旋,同时在后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多个温带气旋可能发展出来,这就是大概的情况。综合情况来说,在中期时段,基本都是以温带气旋发展可能偏多,大多数都是从我国内陆区域发展起来的。

这也说明了,今年的11号台风?红霞?可能会延迟一段时间,我国也预计在未来11-20天,西北太平洋面还将有1~2个台风生成。也是认为短时间不太可能有新的台风出现,这就是如今西北太平洋地区的整体情况,9月准确来说暂时也只有一个10号台风海神,但是这个典型的?秋台风?巅峰是达到了17级,成为了2020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地区的风王,后期如果出现秋台风也将要重点关注,秋台风很容易发展出超强台风,并且破坏或影响不比其他台风影响低,这就是大概的情况。那9月的台风趋势如何?会不会还有很多台风。整体上而言今年的台风都不多,所以9月按照现有的情况也不会太多。

根据我国发布的新数据说明显示,9月台风活跃季未结束,预计整个9月,海洋区域可能有6~7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同期(5个)偏多,其中,2~3个登陆或影响我国沿海地区,较常年同期(1.8个)略偏多,但是我们结合实际情况来看,9月似乎要达到这个台风预计的最低量都很难,更加别说最多7个台风了,所以大概率是到不了的,常年同期一般是5个,如今已经出现1个,还有4个的可能性也相对较低,至少从GFS和EC模拟情况来看,到9月的中旬时段都不太可能出现新台风,所以大家不用担心, 这个偏差如今还是有点大。并且96W也不太可能成为今年的11号台风红霞,所以秋台风需要担心,但是也不太可能这么快出现。

话说回来,如今只要说到台风,可能东北的朋友都很担心,8号台风巴威、9号台风美莎克、10号台风海神都是相继影响到了东北,带去的影响也是非常大,不少的农作物可能都已经被破坏了。并且这还是连续性的台风三,是历史首次。

可以想象2020年真的太不一样了,所以后期东北朋友也多多关注下台风吧,以前能够看到台风都很少,而2020年就出现了连续3个台风的影响,并且这三个台风都是一个比一个大。这也足以证明如今的气候真的可能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