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南暴雨**预警哪些城市六月有暴雨?

2.关银屏的名字由来

3.百家姓詹姓姓氏源流_百家姓詹姓由来

4.谁帮我写一下作文,自己在暑假里的所见所闻,要原创的,感情要真实

5.三明看得到7月22号的日全食吗?几点

6.锦绣黄桃适合什么地方种植(桃树的种植方法和时间)

7.带月相思的诗句

建宁天气预报15天天气_建宁天气

一、 “林宗巾”典故的源出及流行

郭泰,字林宗,范晔《后汉书》卷九十八《郭太传》(注:范晔为避父范泰讳,于《后汉书》中改作“郭太”)记载了郭泰的一则轶事,乃“林宗巾”典故的最早源出:

(郭太)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伟,褒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间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

从这段文字看,“林宗巾”典故至少包含三个基本要素:郭泰、头巾、因“遇雨”而“巾折一角”。需要说明的是,郭泰这里戴的应该是角巾的一种,故才会有“遇雨折角”之事发生。那么,汉代的角巾是什么样子的呢?“早期的巾称帻,原本只是一块软方巾,用时随意包裹,后来为了方便包扎,特意裁出四脚,并将四脚接长,形成宽带,裹头时将巾覆盖在头顶,后面两脚向前包抄,自下而上,于额前系结,前面两脚则包裹前额,绕至脑后,缚结下垂,形似两条飘带,再往后更演变成预先折叠好如帽状的角巾,角巾涂了漆再发展成帽状的幞头。”

郭林宗像(陈仲辉《中国潮男》)这里告诉了我们角巾的大概样子,形状略如右图:

这种角巾一般由纱布或葛布制成,遇雨被淋坏,一角塌下,乃情理之中事。由“林宗巾”衍生出与之相类的一些表述,或与郭泰本人相关,如“郭泰巾”“林宗巾”;或与折角动作相联,如“折角巾”“角巾折”“折巾角”“巾角垫”“垫巾”等;或与遇雨之事相系,如“雨垫巾”“垫雨巾”等,虽关注焦点和表述字眼略有差异,但涵义相同,典故又同出一源,故此类说法可等而视之。而“林宗巾”典故的流传,与这三要素均有直接关系。

郭泰本人的“名人效应”,是“林宗巾”在当时得以流行的主观因素和重要条件。郭泰家世显赫,祖有懿德,绵延可上溯至周王室,又博通坟典,才名远播:“先生诞膺天衷,聪睿明哲……考览六籍,探综群纬,周流华夏,游集帝学。”

(《郭泰碑》)阅览之广,学问之博,在当世无出其右。弃官归隐后,以其才学教授弟子数千,自成一家之名。同时,他又具有奖掖士人的宽广胸襟:“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

(《郭太传》)家世之显赫,有才而无私,耿介而正直,这些都使其声望日隆。

除了个人名望高以外,郭泰本人秉芝兰玉树之姿,具闲雅飘逸之态,极具人格魅力:“林宗惟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身长八尺,容貌魁伟,褒衣博带。”

(《郭太传》)汉代1尺约合23厘米,则郭泰身高约184厘米,称其“魁伟”,亦无夸饰,身材挺拔,宽衣博带,立于船头,可以想见其丰神俊朗之态。

其性情高洁傲岸,当时有人问范滂对郭泰的评价,范滂答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

(《郭太传》)虽仅寥寥数语,却已勾勒出郭泰身处末世而有傲骨的磊落风神。郭泰以其个人名望和人格魅力,最大限度地投合了后世文人运用“林宗巾”这一典故表达“赞扬”主题时的心理契机。

郭泰能成为汉末士人的榜样,更源于其进退合宜的人生智慧。能在国与家、仕与隐、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匡救时弊与全身远祸之间,找到一个较为平衡的“契合点”,在动荡的末世实现自身价值,完成一种较为理想的人生模式,成为当时及后世士人的人生典范。后世表达“隐逸”主题的文人对“林宗巾”典故的一再使用,也正是由此而展开的。郭泰生前即在士林享有极大声望:“于时缨之徒,绅佩之士,望形表而景附,聆嘉声而响和者,犹百川之归巨海,鳞介之宗龟龙也。”

(《郭泰碑》)但他却能做到不为名声所累,对未来所面临的隐忧祸患有着本能的预见,并提前进行有意识的规避,在感受到汉末社会动荡,深知王朝衰败之结局无可挽回的时候急流勇退。朝廷屡次征召,郭泰均不就诏:“或劝泰仕进者,对曰:‘吾夜观乾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遂并不应。”

(《郭太传》)后“及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惟泰及汝南袁闳得免焉”

(《郭太传》)。退隐之后,他又教授弟子数千,逝后万人来送,据百衲本《后汉书·郭太传》载:“泰以建宁二年正月卒,自弘农函谷关以西,河内汤阴以北二千里,负笈荷担弥路,柴车苇装塞涂,盖有万数来赴。”因而蔡邕为其作碑文时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头巾”之自身特点及隐士身份的隐喻,成为林宗巾在当时得以流行的客观因素和必要条件。先秦时期,士人戴冠,庶民裹巾,作为男子成人后区分身份的标志,《释名·饰首饰》有言:“巾,谨也。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当自谨修于四教也。”“巾”在这里是没有官职的普通百姓的身份标识,又具有慎独修身之意,提醒人们谨修“四教”

(孔子以文、行、忠、信为教人的四要目,《论语·述而》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见《论语注疏》卷七)至东汉,“巾”以其轻便实用的效果,廉价易得的材质,开始被大量使用,“头巾”成为当时士人日常必需品之一,愈来愈多类似郭泰这样名望虽高,却又归隐不仕的民间隐逸高人产生,普通百姓的身份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选择戴“巾”,而他们大多又博学多才,性情傲岸,引得达官显贵出于附庸风雅的心理去追随他们,改冠为巾,以示自矜品格,礼贤下士,后逐渐演变成一种隐士身份的暗喻:“楚词云:‘荷衣兮蕙带。’后汉郭林宗遇雨,巾一角垫,时人延故折一角为林宗巾,皆隐服也。”

(《李长吉昌谷集句解定本》卷四,清初丘象随七轩刻本)“折角巾”之影响亦长盛不衰,《周书·武帝纪下》:“初服常冠。以皂纱为之,加簪而不施缨导,其制若今之折角巾也。”记载的是一种仿照“折角巾”的样式用黑纱制成的“常冠”。到了明代,《水浒传》中依然有“折角巾”的影子:“忽见一秀士,头戴折角巾,引一个绿袍年少将军来,教琼英飞石子打击。”

“遇雨”而“巾折一角”,事件本身的偶发性和奇异性反使其得以流行,迎合了士人“追新逐异”的心理,是“林宗巾”在当时盛行的心理机制和充分条件。人们往往会对新奇的事物有一种群体性的趋之若鹜的好奇,并尝试仿效;而当“新奇”之事发生在颇有“名望”之人身上,且具有时尚特性又易于仿效时,这种心理就会在短时间内被成倍地放大,产生类似狂热“追星”的效果。有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了这点:“相传东汉名士郭林宗外出遇雨,头巾淋湿,一角折下半高半低,人感到更添风雅、新奇,故又称其为‘林宗巾’及‘折角巾’,士人纷纷效仿成为常用首服一直沿用至南朝齐梁之时。”(李晰《汉服论》)

二、 “林宗巾”典故之文化演变

汉代以后,“林宗巾”典故在文化层面上朝着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延续了其源出时所具有的“见慕名士”之风,表达对类似郭泰其人的高洁品格、风流气度的赞美;另一方面则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讽刺时人附庸风雅,头脑发热地一味摹拟外物而不具备其神理气韵的跟风行为,有“易名同蔺”“东施效颦”之讥。

1 “垫巾效郭”与“见慕名士”

延续汉末“见慕名士”之风,文人在创作过程中开始批量使用此典,表达对潇洒出尘之士的赞美之情,使之具有了言简意微的意象功能。这类作品,往往出现在“题赠”“酬答”“奉和”及“伤悼”类诗文中,或写人物品行的净洁雅致:“水玉簪头戴角巾,瑶琴寂历拂轻尘。”

(《题李处士幽居》,温庭筠《温飞卿诗集笺注》卷四)或写对功名的淡泊之意:“浮云轻功名,依然林宗巾。”

(《题陶晴皋诗集五平体》,戚学标《景文堂诗集》卷二)或赞人物的外在风姿:“云孤鹤独且相亲,仿效从他折角巾。不用吴江叹留滞,风姿俱是玉清人。”

(《奉和次韵》,张贲《松陵集》卷九)或称赏亡者以寄托哀思:“雨后巾何妨垫,风前衣自然飘。”

(《哭沈芳文》,章藻功《思绮堂文集》卷九)更有在墓志铭中用以称扬墓主人之性情高洁:“君好修洁,戴折角巾,衣鹤氅衣,望山临水,步趋翛然。”

(《孙元宝墓志铭》,贡师泰《玩斋集》卷十)他如陈起《郭评事》、陈与义《赠傅子文》、吴伟业《赠钱臣扆》等作品,皆可归为此类。

以“林宗巾”来表达“见慕名士”的感情,褒扬寄赠对象的高洁品性,是承接其源出本意而来的,所称扬对象的美好品质和郭泰本人的傲岸性情,在某一点上具有类似之处,能互相契合,“林宗巾”意象在这里的运用,不仅是对描写对象的含蓄赞美,同时也强化了这一意象本身的正向文化意蕴。

2 “垫巾效郭”与“易名同蔺”

与上述相反,在其传播接受过程中,逐渐新生成了一种相反的效应,即“易名同蔺”,成为更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方向。

分析前引《郭太传》与“林宗巾”相关的描述,“其见慕皆如此”一语固然表达的是对郭泰的褒扬,但细加体味,其中似也多少含有对仿效者行为的讥讽之意。早在《庄子·天运》中,便有对“东施效颦”行为的讥刺。《晋书·戴逵传》首次把“折巾角”和“东施效颦”两个事件联系到了一起:“若元康之人,可谓好循迹而不求其本,故有捐本徇末,舍实逐声之行,是犹美西施而学其颦眉,慕有道而折其巾角,所以为慕者,非其所以为美,徒贵貌似而已矣。”

(房玄龄等撰《晋书·戴逵传》卷九十四)批评其“徒贵貌似”的舍本逐末行为。

到了唐代,就出现了较为直接的批评:“与夫垫巾效郭,易名同蔺者,岂不远哉?是亦见谬也。”

(韩愈《三器论》)从“东施效颦”到“易名同蔺”,实质上是从“仿效”的层面延伸到了“易”的层面,“仿效”只是单纯的行为上的摹拟,本我还在,而“易”却是彻底抛弃本我的特质,试图伪装成另外的一个人。相较之下,后者的改变程度更大,批评意味也更加深刻。

明人吴之甲有感于明代诗文创作中摹拟剽窃之风盛行,更是以激烈的口吻对一味盲目仿效“林宗巾”的行为及类似性质的事件进行批评:“世俗摹仿态,甚堪嗤鄙。郭林宗遇雨,巾一角垫,时人乃故折巾角以为林宗巾。谢安偶执蒲葵扇,士庶竞慕,扇价数倍。此时有达者介其中,肯折角耶?肯执扇耶?夫古贤喆亦有寸瑕尺璺,如林宗之巾,谢安之扇,多矣!学者须反而求诸理,质诸心,勿漫为仿效,类黎宗孟之称模画手,王无咎之号转般仓也。”

(吴之甲《静悱集》卷四,清乾隆四年吴重康刻本)吴氏对这种不得其神而一味摹仿的态度是嘲笑鄙夷的,认为真正好学有识之士应该返本逐源,求其神理,明其本心,而不能流于表面的虚浮仿效,这类人就好像人们把黎宗孟称为模仿绘画的能手,王无咎被称为转般仓(注:宋代实行转般法,在泗、楚、真、扬四州所设的仓库,用以卸纳东南六路漕粮,再换船运至京师。《续资治通鉴》卷九十一“宋徽宗政和元年”条:“于是大革弊事,改京所铸当十大钱为当三以平泉货,复转般仓以罢直达。”)一样,只是一个摹仿的工具和转运的器具,毫无益处。

三、 “林宗巾”意象之文学演变

“林宗巾”在文化层面虽然朝着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但除了类似吴之甲这样针对一味跟风式的摹拟行为进行批判外,大多数文人在进行文学创作中运用“林宗巾”典故时,都是源出本意,表达赞美褒扬之情。

一方面,文学创作中作者喜用其本事、本意,尤其是写到和“遇雨”“荡桨”“清泉”等与“水”相关的场景时,往往会提到“林宗巾”,且通过与之相类的优美意象进行组合,来衬托环境之清幽,反映游弋其中的人物之清雅,极力营造一种具有画面感的“画境”。有描写郊游,以“荡桨”写环境清幽,以“垫巾”写悠游自乐的:“荡桨远从芳草渡,垫巾还傍绿杨堤。”

(《城南》,胡宿《文恭集》卷四)“桨打甫里船,角垫林宗巾。”

(《曹云西山水》,王远《梧溪集》卷五)有反其意而用之,写晴光日好,无冒雨折巾之烦恼:“晴光微逗,既无折巾冒雨之嫌;云气成阴,不作赤脚踏冰之想。”

(《杨以哉先生招同泛舟观白莲花序(甲戌闰五月十四日)》,章藻功《思绮堂文集》卷三)更有以清泉涤巾、细雨垫巾来暗喻寄赠对象人品高洁雅净的:“西林独鹤引闲步,南涧飞泉清角巾。”

(《送刘十》,杨炯《唐音》卷三)“细雨垫巾过柳市,轻风侧帽上铜堤。”

(《公子》,杨亿《西昆酬唱集》卷上)等等。“林宗巾”典故在此类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只是较为表面化地满足文学创作的需要,其具象化的形象与源出典故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实指性较强。

另一方面,随着离本事出现的年代越来越远,其文学意涵在一代又一代的文人手中得以丰富,源出时自身所带有的物质性、实指性内容逐渐削弱,即“头巾”这一实物性的特征及功用开始模糊,而典故自身所承载的人物品性特质却逐渐加强,使“林宗巾”慢慢演化为一个以郭泰为范本而更为典型化了的概念性、象征性文学符号。文人往往出于作诗、属文的需求,用一些具有类似共性特征及“名人效应”的事物与之对举,营造一种具有整饬感的“诗境”。兹举数例如下:

莫春已办曾点服,急雨又垫林宗巾。(《春晴》,曾几《茶山集》卷八)

甘此陋巷瓢,垫乃林宗巾。(《雅峰以岁暮诗属和次韵》,王相《友声集》清籁馆存稿)

雨垫林宗巾,风落孟嘉帽。(《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韵》,陆游《剑南诗稿》卷七十六)

唯安莱芜甑,兼慕林宗巾。(《赠周散骑行嗣三首》其二,吴均《吴均集》)

仙人葛陂杖,居士林宗巾。(《再以事于役邵州作》,邓显鹤《沅湘耆旧集》卷一百四十四)

会看神授如椽笔,莫改家传折角巾。(《示元用》,陆游《剑南诗稿》卷三十四)

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见幽姿劲质……

(《爱菊说》,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八)“林宗巾”和与之对举的此类相似典故,在这里已基本脱离了故事源出时的实指性内容,成为了某种象喻符号:精神方面,将其与“陋巷瓢”“莱芜甑”“如椽笔”对举,象征寒士安贫乐道的气节;形象方面,与“曾点服”“孟嘉帽”“叔子裘带”“鹤氅衣”对举,称扬才子雍容洒脱的风姿;性情方面,与“陶潜巾”“葛陂杖”对举,暗喻隐者孤高清洁的品行等。至于借以对举之事典,也往往具有“名人效应”,且在某一点上和郭泰有契合之处。作者们在此舍实用虚,舍形取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渐完成了“林宗巾”从典故到文学意象的演变。

最后,需要补充的一点是,“林宗巾”不载于蔡邕《郭有道林宗碑》,却首次出现于范晔《后汉书》,当与汉末“碑志”与南朝“史传”两种文体自身特点不同有关。

相较于“史传”而言,“碑志”往往以议论咏颂为主,是对墓主人一生盖棺定论式的评价,篇幅一般较短,行文结构上重议论而少叙事,语言风格上多庄重典雅而少轻快俚俗。蔡邕所作《郭有道林宗碑》,即“在写法上多叙事咏颂相间而以咏颂为重”(《汉碑文学研究》);而“史传”的写作则不然,往往写实性、故事性更强。因此之故,故事性和日常性较强的“林宗巾”典故出现在范晔的《后汉书》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时,范晔著录此事,也和南朝时士人盛行戴头巾之风有关。作为“名士”之风盛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他们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对日常服饰及穿着打扮的过度讲究,出于身体因长期服食五石散需要“行散”发热的原因,魏晋名士往往会选择比较宽大的舒适衣物,相较之下,“头巾”是比“冠”更加日常化且舒适度更高的一个选择:“从东汉开始,巾开始大量被士人服用,有的贵臣还戴巾礼见朝会,直至魏晋南北朝,引发了汉服历史中第一次头巾流行。”

(《汉服论》)准此,也就不难理解范晔在撰写《郭太传》时,何以会专门提及“林宗巾”之事了。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

华南暴雨**预警哪些城市六月有暴雨?

1. 关于阴天的诗句

关于阴天的诗句 1. 形容“阴天”的诗句有哪些

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出处:《绝句》

作者:南宋诗人释志南,代表作品《绝句》

全文: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译文: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2、幽见夕阳霁,高逢暮雨阴。

出处:《登天竺寺》

作者:綦毋潜(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诗人。开元十四年(726年)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左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綦毋潜才名盛于当时,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全文:郡有化城最,西穷叠嶂深。松门当涧口,石路在峰心。幽见夕阳霁,高逢暮雨阴。佛身瞻绀发,宝地践黄金。云向竹溪尽,月从花洞临。因物成真悟,遗世在兹岑。

3、阴天几处看云阵,夜雪何时化铁衣。

出处:《铁山祠成二首》

作者:李新,宋仙井人,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哲宗元佑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全文:缥缈团空翠一围,丛神社鼓日相依。阴天几处看云阵,夜雪何时化铁衣。鸟鼠莫栖新蕊殿,风尘从染旧龙旗。门前汗马蹄翻玉,犹似当年力战归。

4、卑湿沙头宅,连阴雨夜天。

出处:《雨夜赠元十八》

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全文:卑湿沙头宅,连阴雨夜天。共听檐溜滴,心事两悠然。把酒循环饮,移床曲尺眠。

莫言非故旧,相识已三年。

5、拂拂轻阴雨麴尘,小庭深幕堕娇云。

出处:《相思引·琴调》

作者:赵彦端(1121~1175)字德庄,号介庵,汴人。宋代诗人。"乾道、淳熙间,(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后)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终左司郎官。

全文:拂拂轻阴雨麴尘。小庭深幕堕娇云。好花无几,犹是洛阳春。燕语似知怀旧主,水生只解送行人。可堪诗墨,和泪渍罗巾。

2. 描写阴天的诗句有哪些

1. 林峦少平地,雾雨多阴天。——《初到忠州登东楼,寄万州杨八使君》白居易

释义:山峦树林中基本没有平地,雾雨天气大多发生在阴天。

2. 阴天寒不雨,古木夜多猿。——《临川从事还别崔法曹》戴叔伦

释义:阴天很冷但是不下雨,老树林一到了晚上就有许多猿猴出来了。

3. 三月伤心仍晦日,一春多病更阴天。——《流年》韩偓

释义:三月是令人伤心的晦气的一月,一到春天就体弱多病还老是遇到阴天。

4. 春阴天气草如烟,时有飞花舞道边。——《清明辇下怀金陵》王安石

释义:春天天气阴冷,路边的草远看如烟一般,不时有落花飘落路边。

5.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赵师秀

释义:阴雨连绵,空气湿润,池水陡涨,青蛙欢歌一片。

3. 关于阴天的古诗有哪些

1、《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代: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橱 通:厨)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译文: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

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2、《卜算子·燕子不曾来》清代:蒋春霖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

一角阑干聚落花,此是春归处。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译文:在小小庭院中,燕子没有来,只是阴雨连绵,一片幽暗。

院中一个角落的栏杆处,聚集着一堆落花;落花飘飘零零,标志着春天已经迟暮。挥泪告别东风,用酒来祭纷纷扬扬的飞絮。

传说柳絮杨花飞入池塘,便化作浮萍,所以不要飞向天涯去。3、《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宋代: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译文: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

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

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

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4、《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宋代:欧阳修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

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

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译文:柳林外传来轻轻的雷鸣,池上细雨蒙蒙;雨声浙淅沥沥,滴在荷叶上发出细碎之声。不久小雨即停,小楼西角显现出被遮断的彩虹。

我们靠倚栏杆旁,直等到月亮东升。燕子飞回门前,窥伺着飞到画梁问;我从玉钩上放下门帘。

床上竹席纹路平展,好像清凉的水波,却无波纹涌动。床头放着水晶双枕,她的金钗从发上坠下,横放枕边。

5、《阴雨》唐代:白居易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译文:今天的山岚雾霭特别的重,天涯广阔这里却是如此的偏僻深远。闻见滩头江水带来的秋意扑面而来,山谷的气候湿润,晴天也多像阴天。

望向帝京但是云遮住了眼,想着故乡,檐上的雨一滴滴的滴到心里。用什么来安慰我这幽深彷徨的思绪,唯赖这北窗下的琴来解我心中孤独。

4. 关于阴天的古诗有哪些

1、《卜算子》

宋代:杜安世

深院花铺地。淡淡阴天气。水榭风亭朱明景,又别是、愁情味。

有情奈无计。漫惹成憔悴。欲把罗巾暗传寄。细认取、斑点泪。

2、《流年》

唐代:韩偓

三月伤心仍晦日,一春多病更阴天。

雄豪亦有流年恨,况是离魂易黯然。

3、《即事》

唐代:韦庄

乱世时偏促,阴天日易昏。

无言搔白首,憔悴倚东门。

4、《临川从事还别崔法曹》

唐代:戴叔伦

谬官辞获免,滥狱会平反。

远与故人别,龙钟望所言。

阴天寒不雨,古木夜多猿。

老病北归去,馀年学灌园。

5、《初到忠州登东楼,寄万州杨八使君》

唐代:白居易

山束邑居窄,峡牵气候偏。

林峦少平地,雾雨多阴天。

隐隐煮盐火,漠漠烧畲烟。

赖此东楼夕,风月时翛然。

凭轩望所思,目断心涓涓。

背春有去雁,上水无来船。

我怀巴东守,本是关西贤。

平生已不浅,流落重相怜。

水梗漂万里,笼禽囚五年。

新恩同雨露,远郡邻山川。

书信虽往复,封疆徒接连。

其如美人面,欲见杳无缘。

5. 谁有形容阴天和晴天的古诗

形容“阴天”和“晴天”的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诉衷情·柳腰空舞翠裙烟》《临川从事还别崔法曹》《即事》《西江月》上述古诗全文如下:(1)《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2)《诉衷情·柳腰空舞翠裙烟》吴文英(唐)柳腰空舞翠裙烟。

尽日不成眠。 花尘浪卷清昼,渐变晚阴天。

吴社水,系游船。又轻年。

东风不管,燕子初来,一夜春寒。(3)《临川从事还别崔法曹》戴叔伦(唐)谬官辞获免,滥狱会平反。

远与故人别,龙钟望所言。阴天寒不雨,古木夜多猿。

老病北归去,馀年学灌园。(4)《即事》 韦庄(唐)乱世时偏促,阴天日易昏。

无言搔白首,憔悴倚东门。(5)《西江月》韩维(宋)早岁相期林下,高年同在尊前。

风花绣舞乍晴天。绿蚁新浮酒面。

身外虚名电转,人间急景梭传。当筵莫惜听朱弦。

一品归来强健。

6. 描写阴天的诗词有哪些

林峦少平地,雾雨多阴天。

——唐·白居易·《初到忠州登东楼,寄万州杨八使君》阴天寒不雨,古木夜多猿。——唐·戴叔伦·《临川从事还别崔法曹》花尘浪卷清昼,渐变晚阴天。

——宋·吴文英·《诉衷情·柳腰空舞翠裙烟》阴天瞻碛落,秋日渡辽阳。——唐·杨巨源《赠邻家老将》阳景当昼迟,阴天半夜赤。

——唐·吕温《道州观野火》病为阴天剧,春缘闰岁迟。——宋·陆游《雨中作》春阴天气草如烟,时有飞花舞道边。

——宋·王安石《清明辇下怀金陵》了事儿痴妨剧醉,澹阴天气合清闲。——宋·张镃 《野芳亭写望》稍回妍暖日自喜,扫尽积阴天解颜。

——宋·朱翌《约郑公绩出城》红白花枝争鬬发,晴阴天气半相和。——宋·释延寿《山居诗》。

关银屏的名字由来

最近几天,南方很多地方都会有雨。出行请注意。江西暴雨已造成122.1万人受灾。下雨天出门要注意安全。记得切断室外电源,最好不要在室外工作。

6月9日08时至10月10日08时,预计浙江南部、福建西部和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贵州南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其中,福建西南部、江西南部、湖南南部、广西北部、广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100~240毫米

2010年至2010年端午小长假期间,南方多地受到持续强降雨的严重影响。作为受此轮持续强降雨影响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江西从6月6日开始遭遇持续强降雨,赣州上高县、新余、石城县道路、房屋、农田被淹。灾情发生后,各地有关部门及时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抢险救灾。据央视消息,受强降雨影响,6月8日,宜春上高县部分乡镇房屋被淹严重,2000多亩农作物被淹。新余市新新立交跨线桥下道路积水,深度50厘米,交通一度中断。6月9日凌晨,赣州石城县琴江镇300多亩花卉苗木受灾严重。

据江西省应急厅报告,6月6日以来,江西东北部、中部出现强降雨、局部暴雨,部分河流发生超警戒洪水,引发严重洪涝灾害。截至6月9日11时,吉安、上饶、鹰潭等9市45个县(市、区)91.7万人受灾,6人死亡、1人失踪,13.3万人需紧急转移安置和紧急生活救助,农作物受灾77.4千公顷,绝收7.3千公顷,倒塌房屋290间,严重损坏房屋97间。灾害发生后,江西省减灾委、应急厅于6月8日20时启动省级级应急响应,先后派出多个工作组赴吉安等重灾区指导救灾工作,并向灾区紧急调拨和发放了大量折叠床、毛巾等救灾物资。

据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委宣传部消息,6月9日10时30分左右,上高县中盛非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矿井因暴雨被淹,该公司3名员工在井下抽水作业时失联。目前,救援工作正在进行中。

鉴于江西省吉安、上饶等地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6月9日,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紧急启动国家级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实地查看灾情,指导和协助地方开展救灾工作。同时,应急管理部向灾区紧急调拨2000顶帐篷、1万张折叠床、2万床棉被等中央救灾物资。

在中国西南地区,6月8日至9日,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遭受暴雨袭击。洪水导致大量农田被淹,一些人被困,许多基础设施受损。

广西近日遭遇持续降雨。受暴雨洪水影响,6月8日至9日19时,柳州、桂林等地1人死亡、4人失踪、5人受伤。广西23条河流33站发生超警戒水位0.07-5.4米洪水,其中湘江支流万象河发生1958年有站以来最大实测洪水,为百年一遇超严重洪水。柳江支流柳漫河,龙胜县三门镇洪水最大。红水河的支流南丹江是1959年建立以来的第二大洪水。

据桂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统计,45,497p

在华东地区,根据福建省防汛办发布的消息,6月8日8时至6月9日8时,福建省29个县(市)出现暴雨,11个县(市)24小时累计降雨量超过100毫米,达到暴雨量级。强降雨主要集中在福建省三明市和南平市,三明市宁化县、建宁县、清流县累计降雨量超过150毫米。受降雨影响,多地出现山体滑坡,部分县(市)出现内涝。同时,三明市有18条供电线路出现不同程度故障,影响近2300户居民用电。至9日下午4时,三明已转移受灾群众9811人。到晚上8点,近70%的受损电线已经恢复。

6月9日下午,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出现短时强降雨、局地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并伴有8至10级大风。受雷雨大风影响,盐城市滨海县八滩、八巨、陈涛等地房屋和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

来自中国天气网的消息,从6月10日开始,南方降雨的“主战场”开始向广东、广西、福建“迁徙”,并将持续到13日左右。公众应警惕强降雨引发的次生灾害。

中央气象台预计,6月10日至12日,江南南部、华南、贵州、云南东部等地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中央气象台6月10日06时继续发布暴雨**预警:预计,6月10日08时至6月11日08时,福建中南部、湖南东南部、广西中部、广东大部有大到暴雨。其中,福建南部、广东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100~150毫米),并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最大小时降水量30~50。

百家姓詹姓姓氏源流_百家姓詹姓由来

相传关三**出生时,张飞去贺喜,见孩子长得粉嫩嫩、非常可爱,十分欢喜,乘兴给取了个名字,叫银屏,还把一颗珍藏多年的宝珠送给她作礼物。

这颗宝珠珍奇异常:黑夜里会发光,平时能避邪,冬天可取暖,夏天能驱暑,还能逢凶化吉,给人带来好运。神奇的宝珠来历不凡,它原是镶在吕布的紫金冠上的,白门楼吕布被擒,张飞硬从吕布头上夺过来,把它当作传家宝。他曾经想过把它献给阿斗,但又嫌阿斗软弱无能不争气,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后来想著还是传给自己的儿子,儿子再传给孙子,在张家一代一代传下去,让子子孙孙家运昌盛,蒸蒸日上。不过见了关羽的三姑娘,心中一喜,觉得自己是做三叔的,该给小侄女一个好的见面礼,便不假思索,喜眉笑眼地把宝珠给了关银屏。

关银屏从小聪敏伶俐,而且很有个性,关羽十分钟爱,聘请教师教她读书,自己有空时也教她学习武艺。由于她经常得以摩挲那神奇的宝珠,果然越长越美丽,越长越聪明。成人之后,不仅模样儿俊俏,活像刚出水的芙蓉,琴棋书画也样样精通,远近的人们都夸她才貌双全。上门求婚说亲的人,从早到晚没有断过,她家门槛都要给踏平了。

荆州失陷时,关羽一家人被乱军冲散。关兴寻不见母亲,只好保护著妹妹银屏来成都,去找刘备、张飞。失去父母和大哥,关银屏忧心悲切,几次哭得昏厥过去。刘备非常疼爱她,把她当成亲女儿,留在宫里住,下令御厨餐餐供应山珍海味,让她吃得有滋有味,吃得热热络络,五脏六腑都活起来,以解除心灵的痛苦。可是,银屏吃不下咽不进,她对刘备说:「家仇未报,无心享福。」只肯吃糠咽菜度光阴。张飞觉得银屏怪可怜的,三天两头去看她,经常送些绫罗绸缎让她做时兴漂亮的衣服穿,但她望著这些东西直流泪,说:「国恨未消,无心妆扮。」只肯荆钗布裙,不肯穿著绸缎、梳妆打扮。刘备、张飞见了都心酸,强忍住眼泪规劝她:「死人无法再活了,活人还得往前过。你要强打起精神来,读些诗书,做些针线活,借以排遣心中的愤恨。」银屏却说:「诗书难报仇,针线难雪恨,我要习武弄刀枪,也上前线去打仗!」她小时虽然也跟著父亲学了点武艺,但父亲因忙于征战,也没教会她多少招数,而且早已生疏,于是她决心要从头学会真正的杀敌本领,为父母、兄长报仇。

刘备、张飞都很感动,答应了她的要求,请来赫赫有名的虎将赵云做她的老师,教她练功习武。老师教得很认真,银屏学得很刻苦。她早晨披星星,练出一身汗;晚上戴月亮,滚得一身泥;冬天练三九,不怕天寒地冻;夏天练三伏,不避酷暑炎热。到底功夫不负有心人,,关银屏终于练就一身好武艺。

建兴三年(公元二二五年),刘备去世,南中大姓雍闓、孟获起兵反叛。南中是蜀汉南部地区四个郡,即越嶲郡(今四川省西昌地区)、牂牁郡(今贵州西北部和云南东部地区)、建宁郡(今云南中部地区)、永昌郡(今云南西部地区)。这里居住著多种少数民族。曾在此地称霸的豪族大姓雍闓利用当地的民族矛盾,串通彝族首领孟获起兵反蜀,想霸占南中,自立为王。南中一旦失去,蜀汉将失去一半的地盘,形势异常严重。因此,诸葛亮决定亲自领兵南征。关银屏闻知,即刻去找诸葛亮,说:「叔叔……啊,不,丞相,我要随你出征。」诸葛亮见她明白地提出要求,心中很高兴,但表面上不作声色,却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她说:「蛮夷之地很荒凉,太苦寒,凤凰可不该落到刺巴林里边呀!」关银屏毫不退缩,神情坚定地说:「为亲人报仇,为蜀汉尽力,哪怕山阻水隔、荆棘载途,您们去得,我也去得!」诸葛亮敛住笑容,目光严峻地盯住银屏,问道:「你可知道,我们这次出征,不是去打东吴,而是去南方平息叛乱啊?」关银屏毫不含糊地回答道:「国难当头,我岂能袖手旁观?还分什么东南西北?」诸葛亮正色地接著问:「你说说看,为什么?」关银屏想了想,说:「原来的家仇国恨,好像前宅失盗;眼下的南方骚扰,好比后院起火。把后院的火扑灭了,不是更有利于前宅打强盗、捉强盗吗?」诸葛亮见她报国心切,终于答应让她随军出征。

答应了关银屏的要求,诸葛亮凝思片刻,想起了李恢的儿子李遗(音卫,又作「蔚」)。李恢为庲降都督(统领南中诸郡,初治南昌县,今云南省镇雄县;后移治平夷县,今云南省富源县)、兼交州(治龙编,今越南河内东)刺史,建宁郡(治味县,今云南省曲靖县)俞元县(今云南省澄江县)人。他才学出众,胆略过人,在刘备初建蜀汉政权时,曾到汉中郡联系结交西凉名将马超,使之归顺刘备,使刘备得一员智勇双全的虎将。后来统领南中诸郡,虽远离蜀地二千余里地,却能独当一面,讲究策略,积极开展工作,做到刚柔相济,使当地各民族相处得很和睦,为蜀汉屡建功勋。如今见南中地区豪族雍闓、高定和夷人头目孟获等人举兵反叛,他痛心疾首,茶饭无心。也许是受了李恢的影响,诸葛亮准备出征时曾经反覆想过,强龙难压地头蛇,单凭武力固然可以威震一时,却不能长治久安;用兵之道,当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因此,他非常欣赏李恢这样的既熟悉南方地理情况和南蛮生性行检,又识大体、顾全局、有见识的大吏,特别举荐他随自己一道领兵南征。

李恢儿李遗(蔚)也是百里挑一的好人才,一听到南中地区发生骚乱的消息,便和关银屏一样,坚决要求随军出征。诸葛亮心想,一对少男少女堪称志同道合,何不乘此出征之机,玉成此事,让银屏这没有爹娘的孩子深入不毛之地,也有人时时在身边相伴、相护。于是,他亲自出面做大媒,让关银屏和李遗(蔚)结百年之好。赵云自然也深表赞同。成亲那天,他送给银屏一口宝剑,作为礼物。这口宝剑叫「青釭剑」,原是曹操的。曹操有两口宝剑,一叫「倚天剑」,一叫「青釭剑」。倚天剑,曹操自己带著;青釭剑,则由背剑大将军夏侯恩背著,随时跟在曹操身边,以防不测。赵云在长湙坡刺死夏侯恩,夺得青釭剑。这青釭剑是天下稀有之物,削铁如泥,锋利无比。关银屏收下这礼物,心中十分欢喜。

这年春三月,诸葛亮领兵由成都出发,循岷江而下,经武阳(今四川彭山县双江镇)至僰道(今四川宜宾),然后分三路进军:诸葛亮亲领西路军向越嶲(今四川西昌市东)进攻,从西面攻打高定的叛军;巴西人马忠率领东路军,从东南方面攻打牂牁(今贵州贵阳市附近);李恢率领中路军进攻雍闓、孟获盘踞的建宁郡(今云南曲靖、沾益一带)。关银屏怀带张飞送她的宝珠,背负赵子龙送她的青釭剑,与丈夫李遗(蔚)一道,随李恢向建宁挺进。

崇山狭谷之中,多为瘴疠之地,道路狭窄,毒蛇恶蝎很多,而且一到黄昏,琗瘴大起,行军作战十分危险。幸亏关银屏执有宝珠,可以驱琗瘴、逐蛇蝎,使部队能够比较顺利地翻山越谷,往南前进。

一日,天气特别炎热,军士们汗流浃背,干渴难耐,见到一潭清水,便争相去喝。可喝后不久,纷纷头晕目眩,倒在地上。这是怎么回事呀?找了个当地老人来问,方知这一带山中湿热得厉害,附近山上很多鸟兽常年在水潭边上吃喝、栖息,粪便都拉在水中,潭水因而染毒,人喝了中毒,头晕目眩,甚至会变成哑巴,严重的还会很快死去。询问有什么办法解救。老人说,百多里外万安溪边长著一种草,名叫「薤叶芸香」,口含一叶便可解毒。可是,眼下一时摘不到「薤叶芸香」,怎么办?关银屏情急智生,拿宝珠放在一个中毒军士的嘴唇上沾了沾,这个军士的嘴唇便微弱地翕张,煞白的脸慢慢转红润,苏醒过来了。「哦,有救了,有救了!」李恢、李遗和身边的将领们都张嘴舒出一口气。关银屏的宝珠,将一个个中毒昏迷的军士都唤醒了。部队稍事整顿,便继续前进。

按照原定的进军路线,中路军一路节节胜利,很快便直逼滇池坝子(即滇池县,今云南省晋宁县东)。不料,建宁郡的反军突然纠合了许多县的人马,大规模集结,把李恢的部队团团围困住。李恢的人马不及敌人的一半,又没有得到其它两路军的消息,情况十分危急。关银屏很聪明,建议李恢用个计策,假意派人对反军说,蜀军主帅和其中一些人都是建宁人,离开家乡很久了,今天才得以返回故乡,眼下部队粮草已经用完,打算撤退,但不能溃逃回四川去,那是要被问斩的,因此左右为难,也想和反军共同谋划反蜀。

反军听了,信以为真,包围懈怠松弛下来。李恢立即率军出击,冲破敌人的包围。关银屏紧跟在后,挥舞著青釭剑,但见寒光上上下下闪动,鲜血一路横流。杀出重围后,中路军转败为胜,把反军一直追到南盘江边,与诸葛亮所率军队的声势连在一起

南方平定后,李恢因军功最多,被封为汉兴(今云南省建水县)亭侯,加封安汉将军,出任建宁太守,负责治理南中七郡的重任。关银屏和她的丈夫李遗也被诸葛亮派回李恢的老家南中俞元(即今云南澄江)除暴安良,巩固蜀汉的后方。建兴九年(公元二三一年),李恢去世,李遗继承父亲的爵位,继任建宁太守,关银屏始终协助丈夫工作。南中地区远离蜀汉统治中心,土地贫瘠,多山区,多瘟疫,交通不便,文化落后,很多地方仍处于蛮荒时期,经济尤其落后,尚不知种植桑麻五谷,无怪乎诸葛亮称之为「不毛之地」。关银屏时时牢记诸葛亮「攻心为上」的叮咛,跟当地百姓和睦相处,亲自教他们耕种、纺织、读书,将蜀汉发达的文明物质带到了这「不毛之地」,促进了这些地区的文明进步。

关银屏有时也很想念自己的家乡,想念成都,却又舍不得离开南中、俞元的百姓,便每天赶早起床,登上俞元东南面的金莲山的山坡,一边朝北方眺望,一边梳理晨妆。后来这个地方,就叫做「梳妆台」。

南中地区的百姓对关银屏非常尊敬,亲切地称呼她为关三**。关三**死后,远近各民族的男女老幼披麻带孝,把她同她那两件宝物——宝珠和青釭剑一起埋葬在梳妆台附近。据说,在天气晴朗的夜晚,金莲山山头上常常闪闪发光,那是关三**和她的宝物在显灵,见者会获吉运。

在本文刚刚写完的时候,一位老家在云南昆明的朋友告诉笔者,云南澄江县右所镇旧城村东南面金莲山上的那座关银屏古墓,是关银屏和她的丈夫李遗的合葬墓,是云南玉溪市(澄江县归玉溪市管辖)政府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说,墓中的两件宝物已被盗贼偷走。盗贼离开俞元的时候不敢走陆路,因为出俞元的每个关口都有关银屏的弟弟关索(关羽的第三子)的庙宇。关索已经成了大神,谁敢把关三**的宝物带走?盗贼走水路,结果在澄江县西南面的抚仙湖上,船翻了,盗贼淹死,两件宝物沉入抚仙湖中。

谁帮我写一下作文,自己在暑假里的所见所闻,要原创的,感情要真实

詹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历十世到周宣王。周宣王二十一年(公元前807年),其支子至弘封于詹(今地不详),建立詹国,为侯爵,史称詹文侯,其后世袭为周大夫。在宋版《百家姓》中 排名 第254位。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百家姓詹姓姓氏源流,希望大家喜欢!

詹姓姓氏源流

 詹(Zhān)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据《姓苑》所载,周宣王封庶子于詹,称詹侯,建立詹国,其子孙以国为氏。

 2、据《路史》所载,相传古帝虞舜封黄帝之后得詹(同瞻,备受尊敬)者,子孙因以为氏。

 3、出自以官名为氏。据《百家姓溯源》所载,古代负责詹(占)卜的官职叫詹尹官,其后人有以官职命姓者,称詹姓。

 4、据《姓氏考略》所载,春秋时晋有詹嘉、郑有詹伯,均以邑为氏。

 5、出自小数民族有詹姓。今蒙古、土家、台湾土著、水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詹文侯。詹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周宣王时,封其支子于詹(今地不详),建立詹国,为侯爵,史称詹文侯,其后世袭为周大夫。文侯在幽王时任少师,见幽王宠爱褒姒,玩物丧志,遂辞职返回自己的封地。后来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亡国之祸,自己也命丧黄泉。而詹文侯虽然是幽王的庶兄,却明哲保身,毫发无损,其子孙也得以 成功 逃过一劫。因詹文侯首封于詹,故后世子孙尊其为詹姓得姓始祖。

詹姓迁徙分布

 詹姓源起久远而又头绪繁杂,据《辞源》记载:?周有詹父,詹恒伯,相传出自周宣王支子。?又载:?晋有詹嘉,虢有詹父,郑有詹伯。?而晋郑之詹又别于宣王之子,可见在春秋时期,詹姓已分布于晋(今山西省一带)、虢(今河南省郑州西北)、郑(今河南省新郑一带)等地。战国时楚(今湖北省一带)有术士詹何,西汉有匈奴儿单于詹师庐(存以备考),东汉有武陵(治今湖北省溆浦南)蛮詹山。可见在两汉及其以前已有詹姓人落籍今湖北、湖南一带。当然,有史料表明两汉时期的詹姓大多繁衍于古渤海郡、河间郡一带。晋代的永嘉之乱,导致空前的浩劫,五胡十六国从此开始,中原地区汉族子孙向南播迁也自此起步,这就是我国 历史 上著名的第一次民族大迁徙。当时,随着的扩大,中原的姓氏逐渐出现于今华东、华南、中南之地,其时入闽八姓中含詹姓,其在南方奠基既早,也就 自然 而然发展成为我国南方的名门著姓之一。唐末五代时期,中原板荡,狼烟又起,时北地民众为避兵火,扶老携幼,颠沛流离,辗转南下,寻求一方净土,詹姓子孙亦概莫能外,随之南迁,这就使得南方原本就多的詹姓家族,队伍更为庞大。如詹敦仁由河南光州固始避乱隐居闽地之仙游,遂家于当地。两宋之际,詹姓见诸史册之名人甚多,且多为南方人。明初,山西詹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陕西、江苏、湖北等地。明中叶以后,随着我国 航海 技术的提高,闽粤等沿海之地的詹姓有渡海赴台谋生者。明末,张献忠屠川,造成川地人口锐减,后湖南、湖北之詹姓伴随湖广填四川之风潮入迁今四川、重庆之地。清中叶以后,詹姓分布更广,并有詹姓人扬帆南洋,远徙东南亚。如今,詹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其分布以湖南、台湾、四川等省为多,上述三省之詹姓约占全国汉族詹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詹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五十二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五。

詹姓历史名人

 詹 何:战国时楚国术士。善术数, 传说 坐于家中,能知门外牛之毛色及以白布裹角。

 詹 雄:福州(今属福建省)人,唐末诗人。工诗,与陈黯等齐名。不第而终。

 詹 琲:光州固始(今属河南省)人,詹敦仁子,五代时隐士。有文才,能诗。隐于凤山,号凤山山人。清源军节度使陈洪曾向朝廷举荐他,他固辞不就。

 詹 渊:建宁崇安人,宋代官吏。进士出身,授临江户曹掾。决狱 清明 ,民有冤屈,皆找其审决,时有:?宁为户曹非,不愿他官直?之语。累迁监车辂院。

 詹 泮:字少华,江西玉山人,明代官吏、诗人。正德十六年进士。章懋弟子,以讲学为己任。官至礼科给事中。诗文别具一格,有《少华集》。

 詹 珪:江西省鄱阳人,明代官吏。正德进士。嘉靖初为建宁县知府,有惠政,民为其树?遗爱碑?于名宦祠。官终贵州副使。

 詹必胜:婺源(今属江西省)人,唐末将领。昭宗大顺年间,王审知攻福州,年余不下。后审知擢必胜为先锋兵马使,强攻城之西南,必胜冒矢石先登。城破,必胜殁于阵。

 詹先野:建州崇安(今属福建省)人,北宋时名士。其博鉴经史百家。仁宗天圣四年领乡荐,继应贤良科。后隐居武夷,吟咏山水间,终日忘归,人谓其有仙风道骨。

 詹体仁:建宁浦城(今属福建省)人,宋代大臣、名士。少从朱熹学,后进士及第。初任太常少卿等职,后因参予策立宁宗,升太府卿,不久出知福州。后又改任静江知府,任内减免赋税,赈粮救灾。官终司农卿。其博极群书,疏荐为当世名士。有《詹元善先生遗集》。

 詹师文:建宁崇安人,南宋词人。进士出身,任婺源尉时,捕盗有功,因调江西宪司检法官,治狱无冤。后归家,以词赋名于时。有《幔亭遗稿》、《通典编要》。

 詹凤翔:江西乐安人,元末明初理学家、文学家。洪武初被荐于京,以病免,归任本府儒学训导。自少至老书不释手,有《大学中庸章句》、《家礼括要》、《律吕新书括要》、《理学类编》及《奎光堂文集》等。

 詹方桂:清安徽省休宁人,字天木。工书画,精医理,通术数,能预测天气。顺治二年,避居松罗山。有《四家小品》。

 詹天宠:江西省婺源人,清代易学家、书画家。性聪慧,通晓阴阳、星纬、术数等书。工书、仿朱熹酷肖。善画,尤善画卉。

 詹天佑:字眷诚(1861-1919),广东省南海(今属广州市)人,近代铁路工程学家,是我国近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史上的先驱,也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知识分子。十二岁赴美 留学 。后入耶鲁大学,学土 木工 程及铁路专科。1905年创建京张铁路,全线通车后,举世皆惊。他是我国自行设计修建铁路之第一人,为发展我国早期铁路建设事业呕心沥血,奋斗终生。特授工科进士。有《铁路名词表》、《京绥铁路工程纪略》等。

詹姓郡望堂号

 1、郡望

 渤海郡:汉代设置,治所在浮阳(今河北省沧州),后移治南皮(今河北省南皮东北)。

 河间郡:汉河间国,北魏置郡,治所在乐城(今河北省献县),后移治今河北省河间西南。

 2、堂号

 詹性的主要堂号有:?河间堂?、?奎光堂?、?洁身堂?、?继述堂?、?敦复堂?、?永思堂?、?墩崇堂?等。

詹姓宗族特征

 1、詹姓是典型的南方姓氏。

 2、詹姓永嘉之乱徙奔江南,有詹氏先人咏诗为证,如《永嘉衣冠南渡诗》:?忆昔永嘉际,中原板荡年;衣冠坠涂炭,舆辂染腥膻。国势多危厄,宗人苦播迁;南来频泪洒,渴骥每思泉。?又有《访宗人》诗:?仆马甘栖息,南来择地安;巧将茅作舍,城近绕庐山。喜识宗人面,襟怀自觉宽;开图阅源派,涕泪染衣斑。?可谓一字一泪,血泪交织。

猜你喜欢:

1. 2017中国最大姓氏

2. 2017中国百家姓排名榜

3. 哪些姓氏五行属金

4. 百家姓排名大全带拼音 百家姓排名带拼音 新百家姓大全带拼音2017

5. 百家姓要怎么记

三明看得到7月22号的日全食吗?几点

“时光如水,生命如歌。”在白驹过隙间,我们又送走了紧张的一学期,迎来了又一个暑假。这次暑假却让我看到社会那“美丽”一面。

谁在乎他?谁在乎他的表演?谁在乎他的死活?

那天,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看见前面围着许多人,我这个人最喜欢热闹,连忙跑过去看,挤呀挤,终于看见了,原来电一个小男孩,一张黄黄的小脸,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两处薄薄的衣服,一双破破烂烂的鞋子,戴一顶旧帽子,他大约五六岁,黄黄的小脸冻得双青又紫,他在干什么?噢,他在表演杂技,路过的人进阶这下来看他表演,可每表演完一次都没有人为他鼓掌,这时,他拿着罐子向“观众“讨钱,但也没有人给他。这时,我很少希望自己身上有钱可以给他一点,但年看周围的”观众“,他们好像都无动于衷,坐井观天没有,这时,天上起了蒙蒙细雨,仿佛老天爷也为小男孩的遭遇而难过。

啊,小男孩多么可怜啊!他只希望有人施舍一点点钱给他,他就能吃点东西,哪怕是给他几元钱也好啊,几元钱对我们来说并不算什么,但对这小男孩来说,却是很大的帮助,为什么你们不给呢?

小男孩的父母呢,你们到哪里去啦?难道你们忍心让自己那可爱的孩子在外面饱受风霜吗?还有这些观看的人,你们看到这么可怜的孩子,怎么能置之不理,怎么能眼睁睁的看着他受冻挨饿还袖手旁观呢?

看到这里,我的心好痛,好难受,想想我们现在是多么幸福啊!生活得无忧无虑,有这么多人关心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想要什么父母买什么,吃得饱,穿得暖,但小男孩不仅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上学读书,而且还要挨饿,受冻,相比之下,真是天壤之别啊!我们有什么道理不好好读书,不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呢?

而这小男孩呢?谁在乎他?谁在乎他的生活?谁在乎他的死活?谁在乎?谁在乎……

我的暑假为他询问着

锦绣黄桃适合什么地方种植(桃树的种植方法和时间)

你那里是看不到的,如果你特别想看,那么去以下地点,列出了准确的时间的地点均是最佳观测地点!!

如果你实在想看,就去长江流域一带,下面有具体的地点和时间,还

有专家建议别用肉眼观看,会伤害眼睛的。。

只要天气晴好2009 年7月22日的日全食将会发生在早上九点左右,日全食带将会从西向东的扫过以下主要城市。居在这些地区的人将有机会看到百年难得一遇的超长时间日全食,全食时间长达4-5分钟,对于日全食来说,这是一个漫长的黑夜了。康定、雅安、乐山、成都、自贡、内江、遂宁、南充、重庆、达州、黔江、宜昌、荆门、荆州、江陵、沙市、考感、咸宁、武汉、黄冈、鄂州、黄石、六安、合肥、安庆、池州、巢湖、芜湖、铜陵、黄山、宣州、马鞍山、湖州、常州、无锡、苏州、杭州、嘉兴、绍兴、上海、宁波、舟山。这几乎是整个长江流域都能看到日全食了,大约将会有四亿人看到。认真查看了上面的地区,发现一直想去旅游的地方黄山,正在此次日全食的中心附近,太好了,一举两得。当然,杭州的杭州湾大桥,日全食的中心刚好经过,能在这条接近50公里长的跨海大桥上看海上日全食,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发生日全食的条件是太阳、月球和地球这三个天体,要刚好不偏不倚或非常接近在一条直线上。这种机会对同一个观测点来说,平均三四百年才能看到一次,太阳被完全遮住的最长时间不会超过7分41秒。观测日全食时,一定要使用专用或自制器材,严禁肉眼直接观测太阳,以免对眼睛造成伤害。

(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地名 初亏 全食始 食甚 全食终 复圆

上海 8:23:25 9:36:44 9:39:16 9:41:49 11:01:36

苏州 8:22:21 9:35:13 9:37:41 9:40:10 10:59:41

杭州 8:21:26 9:34:11 9:36:55 9:39:40 10:59:21

嘉兴 8:22:20 9:35:01 9:37:59 9:40:57 11:00:21

合肥 8:18:39 9:30:48 9:31:48 9:32:49 10:52:07

铜陵 8:18:49 9:29:47 9:32:39 9:35:31 10:53:46

武汉 8:14:53 9:23:56 9:26:39 9:29:24 10:46:15

宜昌 8:12:11 9:19:27 9:22:07 9:24:48 10:40:01

重庆 8:07:54 9:12:59 9:15:08 9:17:17 10:30:34

成都 8:07:05 9:11:06 9:12:47 9:14:29 10:26:22

乐山 8:06:15 9:09:31 9:11:54 9:14:19 10:25:38

如果不了解如何观测日全食,那观察日全食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太阳放射出强烈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光。紫外光不但可以晒伤皮肤,它也会对眼睛的视网膜迅速造成伤害。人类的眼睛只要直接观看太阳几秒,就可能造成永久伤害,甚至眼盲。如果透过没有适当减光设备的望远镜观察太阳,后果更不堪设想。

日偏食及日环食就不能在没有采取特安全范措施观看。在日全食的偏食阶段,即使太阳的表面被月球遮掩了99% 时,剩下新月形成的光球层,也可以对眼睛造成伤害。不要试图用肉眼观察任何日偏食、环食阶段或日全食的偏食阶段的太阳。

带月相思的诗句

福建锦绣黄桃优变系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李忠才

锦绣是20世纪80年代由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育成的黄桃品种,于1985年从上海引种试种,为福建省最早规模发展的黄桃品种之一。2003年开始,由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和建宁县经作站等单位,组织专业科研力量在绿源果业有限公司枧头基地,对锦绣黄桃变异株系进行田间观察、检测鉴评、技术试验,筛选出“硕锦1号”“硕锦2号”“硕锦3号”“硕锦4号”这4个锦绣黄桃优变株系。因其丰产稳产、肉质橙黄脆韧、贮运性好,其鲜食品质显著优于来源品种,也因其营养保健价值高,风味酸甜可口而倍受业界和消费者亲睐,表现出良好的选育前景与开发潜力,被列为当地果树品种结构调整、扩大发展的果树种类。本文对锦绣黄桃优变系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和探讨,以期促进锦绣黄桃的推广,更好地带动果农经济的发展。

1品种性状及推广情况

优变系在保持锦绣黄桃鲜食加工性能兼优、早实丰产稳产、抗病虫能力强、贮运性好等优良栽培经济性状的同时,还具有幼龄树生长迅速、成龄树树势强旺开张、适宜中长果枝结果、无明显大小年现象等优势;以及果形椭圆(硕锦2号为尖圆),果个大(单果质量比锦绣增加50g以上),色泽艳丽、香气浓郁等特点。

锦绣黄桃优变系,现已在福建省闽西北地区得到较大规模的发展,种植面积达0.3万hm2以上,主要集中在建宁、明溪、宁化、建瓯等市县。截至2019年底,主产区建宁县种植面积达到约1907hm2,年产量3.0万t,年产值2.7亿元以上(单果质量200g以上的一级果,产地销售批发均价在2.5元/kg以上),成为县域支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新兴品牌果树产业。

2试验园基本情况

试验园位于建宁县溪口镇枧头村,海拔350m,常年气候温和湿润,冬季寒冷,夏季昼夜温差大。年平均降水量1960mm,年均日照时数1721h,年平均气温17.2℃(1月日均温5.3℃,7月日均温28.0℃),无霜期260d左右。试验园土壤为红黄壤,pH值5.3,缓坡地种植,中试园种植规格为4m×4m。

3栽培要点

3.1园地选择

园地的选择是锦绣优变系黄桃优质丰产最基础的一步。经长时期的观察发现,该品种怕涝、喜光、耐肥,因此要选择排水性良好、光照条件充足、土壤肥沃的地块建园。可选择丘陵山区南向缓坡地或地下水位低且透气性良好的壤土、沙壤土平地,不宜选择低洼或背光的地区。

3.2定植

锦绣优变系黄桃的定植,应按照高水平梯台、平地开深沟筑高畦方式进行。中等肥力的坡地果园,种植株距为4m,行距为3~4m;肥沃的平地果园,株距为4~5m,行距为4~5m。进行宽株行距稀植,主要考虑到其大冠特性和成龄后的树体生长势态,以免影响其后的生长和树体管理。定植时间一般选择秋冬季黄桃苗落叶后至萌芽前。

3.3土肥水管理

3.3.1土壤管理

锦绣优变系黄桃的树盘周围,生长季应结合除草定期进行中耕翻土,保证土壤疏松的同时,减少因杂草造成的养分损失。每年或隔年将基肥沟穴以外的土壤深翻20~30cm,把结构不良的下层土翻上来,结构好的上层土翻埋下去,经过冻垡风化和常年耕作使土壤变得疏松透气,使上下层土壤熟化程度均衡,为果树根系的生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3.3.2施肥管理

科学、合理施肥是保证锦绣优变系黄桃优质丰产的关键。幼树期以氮肥为主,可在4~8月追施铵态氮肥4~5次,以促进枝梢生长和幼树树冠的快速扩大。开始结果后,要施好萌芽肥、膨果肥及产后肥,这个时期的肥料主要为复合肥,尤其是在果实膨大期,要注意增施磷、钾两种肥料。成龄树全年单株施肥量应视挂果量而定。施肥时在施足有机肥(秋施)的基础上,追肥时可用硫酸钾复合肥分3次施入,即在2月中旬施入花前肥、6月上旬施入壮果肥、8月下旬施入采后肥;在果实膨大期喷施0.3%磷酸二氢钾1次,以提高果实品质。

3.3.3水分管理

锦绣优变系黄桃的水分管理,重点是要做好雨季排水、旱季保湿工作。特别是当地4~6月为雨季,降雨量大且集中,应注意清沟排水、防涝防渍,做到雨过园干;7~9月当地已进入高温干旱天气,仅靠台风带来阶段性雨水,此时果园应采取地面覆盖或生草栽培等措施进行保湿,有效防控土壤水分供给的急剧变化。

3.4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是锦绣优变系黄桃关键的技术措施,科学合理的整形修剪方法,可构成牢固的骨架结构和通风透光性良好的开张树形、主次分明的平衡树势,能达到早产、丰产、稳产的目的。反之,则易出现树形混乱、内膛郁闭、树势早衰等问题。

3.4.1幼龄树修剪

在结果前,需按照“高干、大冠、稀枝、长放”的基本原则,做好锦绣优变系黄桃的整形修剪工作。苗木定植后,在离地80~90cm处定干,树形以三主枝自然开心形为培养方向。第一年,当第一层主枝长到70cm左右时进行摘心,促发二次梢,7月底至8月上旬把第一层主枝角度撑开至60~70°;冬剪时,对主枝延长枝进行中度短截,对其它枝条进行甩放或轻剪。第二年,当主枝延长枝长到50cm时,仍进行摘心,促发二次梢;冬剪时,主枝延长枝一般在枝长的2/3处短截,其它枝做疏理和长放处理,尽量少短截。第三年,夏剪的重点是清理内膛徒长枝,一般分3年完成整形。

3.4.2结果树修剪

结果树的修剪主要是围绕维持生长与结果平衡的目标进行,及时更新结果枝,保持健壮树势,达到持续优质丰产的目的。对中幼龄树非骨干枝可采取轻剪长放的做法,以缓和树势,增加早期产量;对中老龄树则需侧重结果枝的更新与复壮,促进树势恢复。

3.5棚架设施栽培

棚架栽培适宜在平地或缓坡地中应用。优变系黄桃栽植后第2年秋后至第3年早春架设建造。多年研究发现,锦绣优变系黄桃三主枝棚架栽培,可以取得非常理想的优质丰产效果。棚架由水泥柱主支架(四周及跨度在10m左右地方立一根)、镀锌管柱副支架(选用直径为60cm镀锌管,跨度在5m左右地方立一根)、地锚(四周及拐弯处架设一个,起受力平衡作用)、主线(选用直径为0.6cm左右钢索线,起主拉力绳作用)、中间副线(可用直径为0.2cm左右托幕线,做网格拉力绳,间距为80cm)等组成,建成后在距地面1.8m左右的高度处形成一个水平网架。三主枝棚架栽培是将各枝均匀平绑于棚面上,果实均匀分布在架面以下,受光条件、营养供应和水分输送相对平衡,果实分布及大小均匀,商品性好,从而大大改善果实品质。通过三主枝棚架栽培,树体和棚架共同提供了支撑稳固作用,有利于抵御大风对枝、叶、果实的损害,大幅提高抗风能力。棚架栽培还将树冠控制在一定高度,方便疏果、套袋、病虫害防治以及果实采收等农事作业。

3.6疏果及套袋

3.6.1疏果

锦绣优变系黄桃进入盛果期以后必须严格疏果,才能达到应有的果实大小和良好的品质。株产量应视树冠大小和树势而定,一般单株产量控制在75kg以内,以确保大果率。疏果分两次,第一次在谢花15d后进行,第二次在5月中旬进行。疏果时,留果应根据不同的果枝类型来确定。如花束状果枝一般不留果,中果枝与短果枝只留1个果,长果枝可以选留2~3个果,徒长性果枝可以多留,每单枝选留3~4个果。

3.6.2套袋

锦绣优变系黄桃果实套袋应在果实成熟前50d进行,当地一般在6月5日前完成果实套袋作业。套袋果的采收时间较裸果栽培延后10d左右;采前实行脱袋等处理,需在果实采收前10d左右脱袋,可有效减轻或克服常规套袋方法对果实产量与品质的不利影响,提高果实品质。

3.7病虫害防治

锦绣黄桃的主要病害有桃褐腐病、桃流胶病、炭疽病、疮痂病等;主要虫害有桃蚜、桃小食心虫、叶蝉等。

3.7.1农业防治

日常需要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磷钾肥,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生长季进行科学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清理桃园的杂草、落叶、落果等,集中烧毁或深埋。及时修剪枯枝、衰老枝,清除病虫枝,消灭病虫源。在秋冬季彻底清理果园,清除枯枝、落叶、落果、杂草,刮净树干老粗树皮,并集中烧毁或深埋,在此基础上全园喷一遍3~5°Be的石硫合剂封园,消灭越冬病虫源。

3.7.2药物防治

根据当地发生病虫的情况及病虫发生规律,在病虫防治的关键期及时用药,降低病虫害爆发几率,用药时尽量选择低毒、低残留以及对天敌伤害小的农药。

(1)桃蚜

对桃蚜的防治主要在每年的4~5月中旬进行,首先要加强观察,一旦发现桃蚜的数量增多,便要开始喷药,一般喷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1000倍液、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均可。

(2)潜叶蛾

在潜叶蛾的防治中,需要在越冬代和第1代雄成虫出现高峰后,进行药剂的喷洒,选用25%灭幼脲悬浮剂1500~2000倍液效果较理想。在花落之后,可再喷布一次巩固防治效果。

(3)介壳虫

介壳虫应在发芽前使用3~5°Bé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20~30倍液或95%机油乳剂50倍液等喷洒。果实采摘后,可再喷布一次提高防治效果。

3.7.3物理防治

物理防控方面,可在桃园内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诱虫成虫,每0.67hm2左右安装一盏。可以对具有趋色性的害虫采用悬挂色板的方式防治,如悬挂黄板可捕杀多种害虫。此外,还可以选择人工捕捉,但工作量较大。

3.7.4生物防治

在生物防治方面,首先需要加强检疫性有害生物管理,防止其在果园内发生、传播、扩散,严格进行黄桃的苗木检疫。实施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利用性诱剂“迷向丝”性诱桃蚜、潜叶蛾、介壳虫等雄性成虫,使其无法与雌性成虫交配,雌虫所产卵成未受精卵,阻止繁殖下一代,减少果园虫口基数。

3.8适时采收

采收时主要依据锦绣的黄桃特性、果实成熟度、用途以及气候情况而定,当地成熟期一般在7月下旬。若采收过早,果实尚未成熟,产量低、品质差;若采收过晚,会造成运输不便,缩短果实货架期,因此适时采收至关重要。当果实7~8成熟,即可溶性固形物达11.0%以上,果色由绿白转微黄时,适宜采收。采收以分期分批采收为佳,不宜完熟采摘,以免因果实变软而影响口感和贮运。

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水调歌头 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永遇乐 苏轼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于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5太常引 辛弃疾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6木兰花慢 辛弃疾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

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中秋待月

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倪庄中秋

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左车右并)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见月和子由

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左风右占)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上将下虫)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文天祥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嗣布。

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秋夜月

当初聚散。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

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

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

惹起旧愁无限。

秋蕊香引

留不得。

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惟顷刻。

彩云易散琉璃脆,验前事端的。

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

忍思忆。

这回望断,永作终天隔。

向仙岛,归冥路,两无消息。

长相思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

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叆金茎。

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

凤烛荧荧。那人家、未掩香屏。

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

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

墙头马上,漫迟留、难写深诚。

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

望汉月

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

恰如年少洞房人,暂欢会、依前离别。

小楼凭槛处,正是去年时节。

千里清光又依旧,奈夜永、厌厌人绝。

鹧鸪天

吹破残烟入夜风。一轩明月上帘栊。

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碧云归去认无踪。

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十二时(秋夜)

晚晴初,淡烟笼月,风透蟾光如洗。

觉翠帐、凉生秋思。渐入微寒天气。

败叶敲窗,西风满院,睡不成还起。

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都在离人愁耳。

天怎知、当时一句,做得十分萦系。

夜永有时,分明枕上,觑著孜孜地。

烛暗时酒醒,元来又是梦里。

睡觉来、披衣独坐,万种无□憀情意。

怎得伊来,重谐云雨,再整馀香被。

祝告天发愿,从今永无抛弃。

念奴娇.中秋对月

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

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

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

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

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秦淮看月记

潘之恒

戊午中秋,登虎丘见月而思秦淮也。几望及望,月色如昼,逢丽姬金、王两姓,从千人中独见而月不能为之奇。时善音者,皆集金陵,子夜闻之靡靡耳。至已未是日,则余居金陵已七见圆魄,靳一而将行,秦淮人之曰:“胡曩之不思,思而去之,是将又思。”乃发慨而止。上弦以来,犹吴咋也,几及两夕而忽若失之,则人或胜于吴,非人胜而情胜也。匝青溪夹岸竞传吴音,而阁中以真情胜者,则元女之珠献彩女之箫,随其孤调皆绿云之音,其为剧,如琵琶、明珠更为奇绝,余悔其闻之晚而娱耳浅也,应为废吴思,而胡以又之,令当吴游,片石尽肯,可中易仄,剑池一勺,若海印发光矣。因掷笔空中,俄而云开月出,恍置身于虎丘间,因为歌曰:“我之思兮云隐,月中生兮风中殒,忽如梦兮如醒,我又思兮瀛海,龙街光兮凤舒彩,忽以游兮以嬉,愿千秋兮无改。”

中秋

如果那也算作一次分离

在我年轻的心中

是否可以原谅你

就像落叶可以原谅野风 无礼

青春可以原谅岁月 将她抹去

蟋蟀停止了吵闹

石榴树挂满了羞红的果

最后那一场雨淋湿了野玫瑰

(他们说湖边的玫瑰喜欢歌)

你会不会坐在月下

听我唱

听我的歌飞进山林

飞越湖水

飞向那一轮圆月

中秋月

中秋的月亮

总是那么惆怅

似一洼秋水的悲凉

蕴着我无可奈何的感伤

借你纤纤的手

剪一缕朦胧月光

让我把今夜的孤独收藏

八月的桂花开始了飘香

而我

再也找不到了来时的方向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千年一怨,也只有苏轼,酒醉以后,幽怨明月,为何月圆人不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生不如意常十之八九,世人啊,知足常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独上西楼,月如钩--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词句)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诗句)

“秋霜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江淹别赋)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诗句)

月上西楼,清辉照人,痴心一缕,相思一片,悠悠随月,飘飞千里。明月明月,你是怨妇的相思情,相思魂。

“长夜不得眠,明月何灼灼,相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子夜歌)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曹植七哀诗)

“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诗句)

这里的明月已经化为浓浓的乡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目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诗句)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不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相无限路。

不知乘月己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