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管理系统湖南工业大学_教务管理系统
1.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2.中南大学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的网址是什么?
3.佳木斯大学教务系统登录入口
4.山西财经大学教务系统进不去
5.武汉学院教务系统
6.辽东urp综合教务系统
7.辽东学院教务系统登录入口
一、上海科技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 上海科技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为,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上海科技大学简介
上海科技大学(ShanghaiTech University,简称上科大、ShanghaiTech)是一所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13年9月30日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正式建立。学校致力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培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科技解决方案及发挥思想库作用,积极投身高等教育改革、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努力建设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
学校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中区,是建设中的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新药研发平台等国家级大科学设施和科研机构融为一体,与张江高新区的产业界、投资界有机衔接。学校新校园占地约900亩,总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校园建设充分体现“学生教师为本,教学科研融合,绿色环保智能”的规划设计理念,2015年底基本建成,2016年全面投入使用。
学校以理工科为主,设立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创业与管理学院和创意与艺术学院,实行大学院制,学院下不设系。学校设立免疫化学研究所、iHuman研究所、数学科学研究所和通识教育中心。
学校按照1:10–1:12的师生比建设一支1000人规模的教授队伍,规划选聘500位常任教授和500位特聘教授。其中,常任教授主要来源于国际著名大学的知名学者和优秀青年学者,实行常任教授制(Tenure System);特聘教授主要来源于中科院上海分院研究院所的优秀科学家以及国内外著名教授。截至8月底,学校已选聘521位教授(特聘教授293位,常任教授到位200位,另有28位常任教授接受offer),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3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9位、美国人文和科学院院士6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3位、“杰青”99位。
学校培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学生规模规划为本科生2000名,研究生4000名。截至2018年12月,学校共有在籍学生3221人,其中本科生1433人,硕士研究生1212人,博士研究生576人。2014年学校面向全国9省市招收了首届207名本科生,2015、2016、2017年面向14省市分别招收了299、353、355名本科生,2018年面向17省市招收了422名本科生。2013年学校招收了首届296名中科院联培研究生,2017年学校首次独立自主招收459名研究生,2018年学校独立招收了560名研究生。
学校围绕“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办学使命,建立学院专业能力培养—书院综合素质培养结合、学—研结合、学—创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培养学生“立志、成才、报国、裕民”的社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科学技术背景和创新创业意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国情,同时具有国际视野,成长为从事科学发现、高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创业的拔尖人才。
本科生培养遵循“宽口径、厚基础、小规模、国际化”的原则,突出“通(通识教育)、专(专业人才)、新(创新创业)”的特色,建立了由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个性化教育构成的本科培养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和标准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选用国际经典教材;所有本科生必修数、理、化、生、信息,打下坚实理工科基础;加强中华文明、世界文明、科技文明教育,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学校为每位本科生配备导师,在学习生活、创新实践、生涯规划等多方面为学生提供指导。学校注重将创新实践融入培养全过程:2017年,全体2016级本科生前往全国13个基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体2015级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前往50家企业和园区开展暑期产业实践活动,近30%的大二大三本科生在学院/研究所实验室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学校致力于构建国际化的学习环境,为优秀学生提供充足的海外学习交流机会:2017年93名本科生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意大利帕多瓦大学、耶鲁大学进行暑期课程学习和交流。2017年秋季,我校派出了21名优秀本科生赴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进行一学期或一学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和交流。
2018年6月,我校迎来首届本科毕业生。在184名本科毕业生中,约37%选择前往国(境)外攻读研究生。已获得录取通知书的出国深造的毕业生人均收到2个以上世界知名大学的offer,包括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康奈尔大学、莱斯大学、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南加州大学、埃默里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纽约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境外留学的毕业生中,5人进入全球TOP10高校深造;15人进入全球TOP20高校深造;51人进入全球TOP100高校深造,占总毕业人数的28%。约36%的毕业生选择在上海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 复旦大学 、 浙江大学 等国内高校攻读研究生;约27%的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工作单位包括通用电气、诺华、AMD、和辉光电、上海证券、上海银行、汉高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值得一提的是,首届本科生的科研实力同样不可小觑。截至2018年6月,已有17名2014级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共同作者等身份在知名学术期刊或国际会议上发表20篇论文。
研究生培养以学术型博士为重点,兼顾一部分应用型硕士。2013-2016年,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联合招收了4届硕博连读研究生1550名。学校已获教育部批准,结合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以及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从2017年起在7个一级学科独立招收和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18届共有150名联培硕士研究生和41名联培博士研究生顺利毕业。截至2018年12月,硕士毕业生整体就业升学率为99%,其中91%的同学在包括百度、华为、联影、国家电网、和辉光电、AMD、强生、3M、药明康德在内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就业,8%的同学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海外知名学府读博。博士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为100%,24%的毕业生在耶鲁大学、密歇根大学、南加州大学、清华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做博士后,就业同学在药明康德、华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及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工作。
学校瞄准物质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技术和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前沿领域同时开展教授个体科研和围绕重大目标的团队科研,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大学与国家级科研机构融合,构建科技进步驱动产业发展的完整创新价值链,针对国家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严峻挑战,探索基于科技创新的解决方案。目前,物质、信息、生命、创管学院以及免疫化学研究所、iHuman研究所已制定了学科/平台建设规划,常任教授、科研人员正陆续到位,截至2018年2月已建立157个研究组,科研工作全面开展,截至2018年2月,学校科研人员共参与发表科研论文1886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论文729篇,“成功解析人源大麻素受体三维结构”等高水平科研成果开始涌现。学校全力推进科技与教育的融合,参与中科院牵头的国家级科研项目,与中科院相关院所建立联合实验室开展全面科研合作,2017年10月超强激光光源联合实验室实现10拍瓦(1拍瓦=1千万亿瓦)激光脉冲输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学校积极推动科教与产业的融合,与多家国内外高科技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取得一系列进展。
2016年4月15日,国务院发布《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方案》,明确指出上科大在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中承担重要任务。目前,学校正与中科院上海分院科研院所等单位合作,负责或参与建设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活细胞结构和功能成像等线站工程、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上海光源二期线站工程(纳米自旋与磁学线站、高性能膜蛋白晶体学线站),牵头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规划和建设,承担“多空间多时间尺度生物成像平台”、“机器学习与虚拟现实平台”等科创中心建设重点建设工作,力争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学校积极投身教育全球化,与多所国际一流大学在学生培养、教师培训、课程共享、学术交流、合作科研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务实合作,并积极拓展与国内一流大学的交流合作关系。目前学校已与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帕多瓦大学、牛津大学、德雷塞尔大学等欧美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学生交流、课程开发、教师交流等方面开展项目合作,合作院校还在不断增加。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一、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华东师范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为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华东师范大学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是由国家举办、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是以大夏大学(1924年)、光华大学(1925年)为基础,同时调进圣约翰大学、 复旦大学 、 同济大学 和 浙江大学 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1959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16所重点院校之一。1972年学校与上海师范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院校合并,改名 上海师范大学 。1978年学校再次被确认为全国重点大学。1980年学校恢复华东师范大学校名。1986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成为设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等院校之一。1996年被列入"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1997-1998年,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教育学院和上海第二教育学院等先后并入。2002年根据上海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学校启动闵行校区规划建设,并于2006年主体搬迁到闵行校区,形成了"一校两区、联动发展"的办学格局。2006年教育部和上海市决定重点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行列,全面开启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一流大学的新征程。
立德树人,攀高行远。作为新中国第一所师范大学,学校始终秉承"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这一崇高大学理想,恪守"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全面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决策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确定的建设目标路径,持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重点实施教育教学创新引领、学科科研优化提升、国家战略精准对接工程,聚焦"教育+""生态+""健康+""智能+""国际+"五大行动计划,分三步实现一流办学目标:到2020年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到2035年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建教育强国"和"以教育强国"的光荣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校目前设有3个学部:地球科学学部、教育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29个全日制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政治学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外语学院、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传播学院、艺术学院(音乐学系)、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海洋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统计学院、亚欧商学院;4个书院:孟宪承书院、经管书院、大夏书院、光华书院;8个实体研究院所:古籍研究所、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城市发展研究院、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转化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崇明生态研究院;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管理型学院:开放教育学院/上海教师发展学院。另有设在学校的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
截至2018年3月,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4,856人;在校博士研究生2,969人,硕士研究生16,327人;在校留学生(学历生)2,274人。学校有教职工4,128人,其中专任教师2,278人。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教师1,871人,其中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院士)13人,中组部""入选者24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及讲座教授3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3人,国家"*"领军人才及国家教学名师入选者9人,人社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人。青年千人2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人,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8人,教育部"青年*"7人,上海市"东方学者"入选者30人,上海市"领军人才及后备"入选者24人,上海市""入选者19人,"双百人才计划"入选者(含紫江优秀青年学者、紫江青年学者)143人次。学校主要校区为闵行校区(地址为上海市东川路500号)和中山北路校区(地址为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校园占地总面积约207公顷。
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可授予20种硕士专业学位,以及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有2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3个本科专业。拥有教育学、地理学2个国家一级 重点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2个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4个上海市高峰学科(I类1个,II类1个,IV类2个),1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和17个上海市一流学科(A类4个,B类13个)。学校理工科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1个民政部重点研究基地,1个出版总署重点实验室,10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1个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学校文科拥有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1个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工作室,2个上海市高校智库。现有国家文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学校主办和承办中文学术期刊23种、英文学术期刊4种,两校区图书馆馆藏印刷型文献总量463.8万余册、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144个(433个子库)。学校成立基础教育集团,现有自办与合作举办的附属中小学、幼儿园共28所(正式招生办学)。学校继续教育坚持管办分离,积极落实国家指令性计划项目,培育高品质非学历教育项目,研发校本研修网络平台。
学校注重国际合作交流,先后与法国高师集团,美国纽约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巴西圣保罗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世界20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签订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协议。与法国高师集团成立联合研究生院;与法国里昂高师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成立中法科学与社会联合研究院;与美国纽约大学联合创办的上海纽约大学,是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美合作创办的大学;与法国里昂商学院合作共建亚欧商学院;与以色列海法大学合作共建转化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学校设有国家汉办所属的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作为中方合作院校建设8所孔子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在安徽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2013-
华东师范大学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华东师范大学是不是985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网入口地址
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官网:
华东师范大学招生办电话
华东师范大学双一流学科有哪些 附重点专业学科名单
华东师范大学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电话
华东师范大学有几个校区 ;
中南大学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的网址是什么?
一、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为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北京中医药大学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 是一所以中医药学为主干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唯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是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直属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
北京中医药大学 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是国务院批准最早创办的高等中医药院校。1960年,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71年,与中国中医研究院合并;1977年,两院分开,恢复独立办学;1993年,更名为 北京中医药大学 ;1996年,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建新的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年,入选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学校现有3个校区,分别为和平街校区、望京校区和良乡校区。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秉承“勤求博采、厚德济生”校训,倡导“人心向学、传承创新”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宗旨,弘扬“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精神,彰显特色、强化优势,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中医药人才的教育基地、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的示范基地、中医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研究基地、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患的医疗基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基地、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国际交流基地,为人类健康事业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集教学、科研、医疗于一体的著名中医药高等学府。
学校现有教职工5020人,专任教师1285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占66.3%,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占85.45%,有博士生导师335名。学校有“国医大师”6人,全国名中医3人,“首都国医名师”33人,“*”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4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教学名师1人,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0人,形成了一支以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国内有影响的中青年教授为主的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4人,其中本、专科生72人,硕士研究生3594人,博士研究生786人,台港澳学生508人,留学生537人。另有继续教育学生2467人,远程教育学生18155人,目前全校各类在校生达32266人。
学校致力于构建面向未来以高层次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药制药、药学、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药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护理学、英语(医学、中医药国际传播)、法学(医药卫生)12个本科专业。
学校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学科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均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囊括4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并有4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5个专业学位类别,下设14个领域,包括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8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8个。重点学科建设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保持领先地位。
学校现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基地48个,其中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6个;北京市教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北京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1个。
学校现有东直门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东方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枣庄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深圳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房山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孙思邈医院(第七临床医学院)、厦门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8所附属医院。另有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望京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等24个临床教学基地,承担着全校学生的临床教学、见习、实习工作。学校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35个。建设有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5个,全国中医学术流派和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42个,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名医传承工作站37个。
自建校之初,学校率先接收外国留学生,到目前已为94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2万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并先后与30个国家和地区的118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先后开设我国首个全英文授课西医生学习中医博士、硕士学位项目,首个全英文授课中医学士学位项目。2016年,与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开展合作,推动中医硕士学位首次进入欧盟主流医学教育体系。
学校于1991年在德国建立了 北京中医药大学 魁茨汀医院,开创了中国大学在海外办医院的先例。2012年,与日本学校法人兵库医科大学合作建立了中医药孔子学院。学校的国际化发展不断探索创新,开创了集医疗、教育、研究、文化传播为一体的海外中医中心模式,先后建立 北京中医药大学 澳大利亚中医中心、俄罗斯中医中心、美国中医中心,把中医药打造成中外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亮丽名片。
学校主办有国家级学术期刊《 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报》、《现代中医临床》、《中医教育》和《中医科学杂志》(英文),是中医药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其中《 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报》连续5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面对高等教育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学校正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坚定不移地走教育传承与创新和学科内涵发展之路,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佳木斯大学教务系统登录入口
中南大学教务网络管理系统的网址是中南大学于2000年由原中南工业大学、长沙铁道学院、湖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而成,最早可溯源至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和1914年创办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是一所以工学和医学为特长,涵盖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哲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辐射军事学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中南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211工程”,入选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扩展资料:
1、院系专业
截至2018年12月,中南大学设有研究生院、湘雅医学院和31个二级学院,107个本科专业;拥有享有“南湘雅”美誉的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湘雅口腔医院、湘雅五医院5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4所为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及湖南省肿瘤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株洲市中心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建有24个临床教学基地。
2、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12月,中南大学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4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57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2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9人(其中青年项目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46人,国家教学名师7人,教授及相应正高职称人员150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96人。
参考资料:
山西财经大学教务系统进不去
一、佳木斯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 佳木斯大学 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为,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佳木斯大学简介
华夏东极,佳城佳大。华夏东极人才的摇篮—— 佳木斯大学 ,坐落于中国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最佳生态环境魅力城市佳木斯市。学校所在城市是黑龙江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是全省东北部地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商贸和交通中心;环境绝佳,有“华夏东极”“东方第一城”“东北小延安”之称;交通日趋便利,是已开通的哈佳快速铁路和规划建设的沈佳高速铁路的东北方终点城市;战略位置重要,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中国通向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桥头堡,也是亚欧、亚美的结合点,是对俄经贸合作的大通道。
学校始建于1947年,于1995年6月27日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由佳木斯医学院、佳木斯工学院、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和原 佳木斯大学 合并组成;2000年后,佳木斯市粮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富锦师范学校、黑龙江省理工学校相继并入。
积淀厚重,人才摇篮。学校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省属高水平大学,是黑龙江省门类较全且含有医学专业的综合性大学,是“十三五”期间“国家百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支持高校”,是黑龙江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占地1965 亩(13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7.1万平方米,学校设有25个学院;现有教职工4020人(含3个附属医院),其中高级职称1557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4个;拥有共享“两院”院士、龙江学者等一批特聘教授和客座教授。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开展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稳步发展继续教育;现有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2367人,博、硕研究生1590人,留学生512人,继续教育学生140人。学校坚持完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大力实施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致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科齐全,协调发展。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学科专业设置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十一大学科门类;充分发挥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优势,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依托医学、工学等传统优势学科,促进各学科协调发展,学科建设水平稳步提高,学科综合优势进一步彰显;现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获批7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学校现有77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重点专业1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现已成为黑龙江省高校优质课程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已加入中国东西部课程联盟、全国地方高校UOOC ( University Open Online Course)联盟和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
“顶天立地”,科研强校。学校坚持瞄准前沿,积极争取纵向课题“顶天”;坚持产教融合,大力推进横向项目“立地”,持续提升科研工作水平;主持国家“973计划”、“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卫健委、教育部和国家民委项目等各级、各类多项课题;在耐磨材料、药物研发、农机工程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数十项国家发明专利,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新进展。学校成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专业委员会依托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研究学组组长单位;获批教育部金属耐磨材料与表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1个,并有国家卫健委康复医学人才培训基地、黑龙江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黑龙江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设在我校。学校现有《 佳木斯大学 社会科学学报》、《 佳木斯大学 自然科学学报》、《黑龙江医药科学》三个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 佳木斯大学 社会科学学报》获评国家A类期刊。
条件优良,设施完备。学校固定资产总值14.66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4亿元。学校设有符合国际“四大赛事”标准的红土、硬地等网球运动场地,设有冰球、速滑等“冰雪”运动场地,设有综合体育馆、游泳馆、田径场等各类标准化体育场地设施;设有现代化的音乐厅;实现了校园网络有线无线全覆盖和校园一卡通;拥有现代化数字图书馆,图书馆藏书261.33万册,并可通过移动图书馆实现百万册电子图书及中外文文献数据随身携带;拥有课程中心平台、沉浸教室、录播教室并已实现数字教室全覆盖,可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泛在学习与科研环境。
医教协同,交叉互融。学校拥有3个附属医院、1个校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附属第一医院是黑龙江省卫健委直管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省东部地区医学教育中心、临床医学科研中心、疑难病诊断及救治中心;附属第二医院是国内最早建立的六所口腔医学院(系)之一,现为黑龙江省首家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黑龙江省最大的口腔病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和教学科研中心;附属第三医院是中国第一所从事脑性瘫痪防治、康复和研究的专门机构,是全国首家康复医学院,是两个国家级儿童康复学术团体的主任委员单位。
开放办学,深化交流。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与俄、日、韩、美、英、加、澳、意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48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作为中国政府来华留学奖学金项目委托院校,接收来自34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学习。学校现已加入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现有教育部赴俄留学培训基地、黑龙江省佳木斯中俄科技合作中心设在我校。
育教英才,服务社会。学校坚持立足“三江”、服务龙江、面向全国,累计培养的40余万毕业生分布在医疗卫生、教育科技、政府机关、工矿企业等各条战线,群英荟萃,桃李芬芳;学校广延名师,在众多优秀的师资力量中涌现出了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农机十佳教师等一大批在国内颇具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学校师生以强烈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努力为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强省和高教强省建设、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人才、智力支持,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和服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天朗气清舒望眼,丹心一片谱华章。学校贯彻落实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始终坚持,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明德砺学,崇尚实践”的校训,以崭新姿态和博大胸怀,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坚持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发展方向,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黑龙江省重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开发基地和先进文化传播基地,努力为创建“国内同类院校一流、在东北亚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方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奋斗!
武汉学院教务系统
山西财经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入口: 16:33:24| 作者:速来学搜集整理 关注:0次
山西财经大学教务管理系统
山西财经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入口一:山西财经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入口二:注:山西财经大学教务管理系统仅限校内访问,山西财经大学教务管理系统权威提供山西财大学生选课、考试管理、成绩查询、教学管理、教务管理综合系统平台。
山西财经大学教务部****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140号 (山西财经大学坞城校区)
邮政编码:030006
电话:0351-7666195
山西财经大学教务部部门电话一览
综合科 办公地点:修德楼915房间 联系电话:0351-7666195
教学运行科 办公地点: 修德楼921房间 联系电话: 0351-7666167
教学质量科 办公地点:修德楼911房间 联系电话:0351-7666554;0351-7666777
学籍科 办公地点: 修德楼925房间 联系电话: 0351-7666120
招生考试科 办公地点:修德楼905房间 联系电话:0351-7666571
教材科 办公地点:修德楼927房间 联系电话:0351-7666131
辽东urp综合教务系统
教务系统,又称教务管理系统、综合教务管理系统、教学管理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教务系统。教务系统是大学教学管理信息化的一个综合平台,教务系统最常用的功能包括:选课、查课表、查成绩、评教、查学籍信息、缓考、补办学生证、休学复学、转专业、辅修等等。
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访问,手机、平板推荐系统自带浏览器、 访问方式如下:录用户名一般就是你的学号初始密码是身份。
选课一直是同学们非常关注的事情,但作为2023级的萌新,却还不了解即将伴随我们四年的教务系统,别担心,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选课的流程。
辽东学院教务系统登录入口
辽东urp综合教务系统的相关内容如下:
1、辽东URP综合教务系统是一个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资源管理、考试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教务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对教务管理的全面优化和提升。
2、辽东URP综合教务系统的教学管理功能涵盖了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师资源管理等方面。通过该系统,教师可以便捷地查看课程安排、学生名单、教学资源等信息,方便地进行备课和教学。
3、学生也可以通过该系统查看自己的课程安排、成绩等信息,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辽东URP综合教务系统的学生管理功能包括学生档案管理、学籍管理、奖惩管理等方面。
4、通过该系统,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表现,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5、辽东URP综合教务系统的资源管理功能包括教学资源管理、设备资产管理等方面。通过该系统,学校可以更好地管理和维护学校的教学资源和设备资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6、辽东URP综合教务系统的考试管理功能包括考试安排、监考管理、成绩管理等。通过该系统,学校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考试管理和成绩录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辽东urp综合教务系统的优势
1、优化教务管理流程:辽东URP综合教务系统采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教务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通过该系统,学校可以优化教务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2、提高教学质量:辽东URP综合教务系统的教学管理功能涵盖了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师资源管理等方面。通过该系统,教师可以便捷地查看教学资源和学生名单等信息,方便地进行备课和教学。同时,学生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3、方便学生管理:辽东URP综合教务系统的学生管理功能包括学生档案管理、学籍管理、奖惩管理等方面。通过该系统,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表现,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4、强化资源管理:辽东URP综合教务系统的资源管理功能包括教学资源管理、设备资产管理等方面。通过该系统,学校可以更好地管理和维护学校的教学资源和设备资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5、提高考试管理效率:辽东URP综合教务系统的考试管理功能包括考试安排、监考管理、成绩管理等。通过该系统,学校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考试管理和成绩录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6、保证信息安全:辽东URP综合教务系统采用了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手段,保证了学校教务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同时,该系统也提供了用户权限管理功能,确保了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辽东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
辽东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为,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辽东学院简介辽东学院地处黄海之滨、鸭绿江畔,坐落在素有“英雄城市”“北国江南”美誉的中国最大最美边境城市——辽宁省丹东市,是全省唯一一所具备沿江、沿海、沿边区位特点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全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和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院校,为全省乃至全国工业企业、基础教育、财经管理、丝绸纺织、医疗卫生、农业技术等领域输送了近16万一线人才。
学校办学发轫于1912年私立安东三育国民高等学校(园艺学校),高等教育始于1948年安东省立农业专科学校,陆续有丹师、绸校、财校、卫校、职工大、师专、丹大、大医分校、财专、纺专、丹东高专、职院等不同历史时期的院校调整合并,于2003年4月组建辽东学院,2010年通过国家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分为临江和金山两个主要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1287亩,建筑总面积40.6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7.7亿元,纸质图书近108万册,电子图书近58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工1705人,专任教师988人,其中具有正高级、副高级职称教师51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76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人、千人层次8人,省优秀教师2人,省教学名师11人。学校实施中青年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和人才梯队建设工程,遴选第三人才梯队人次,“双师双能型”教师484人。现有本专科在校生14154人。
学校设立16个有全日制学生的二级学院,设置48个本科专业、23个高职专业,涵盖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个学科门类。现有3个国家级试点专业、2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重点支持专业、2个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转型发展试点专业、2个省转型发展示范专业、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试点专业,获批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9项省级教学成果,1个省级虚拟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省级以上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14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承担了省农村助理全科医生培养项目;被授予国家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省级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获批全国“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第三批合作院校,加入教育部“校企合作创新发展联盟”。
学校获批功能纺织材料、水环境放射性预警监测技术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辽宁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基地”“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基地”等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紧密对接地方产业行业,校地校企深度融合,服务县域经济广泛开展,建立纺织服装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东港现代农业战略合作平台、凤城硼化工协同创新城市联盟、满药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院以及10个行业企业校企协同联盟等,建成小浆果、杜鹃花、蜜蜂、北虫草等6个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先后加入23个省内校企联盟;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丹东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文化社会研究所、边境民族研究基地等发挥新型“智库”作用;小浆果星创天地获批省级“星创空间”;作为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4部古籍入选“辽宁省珍贵古籍名录”。2015年以来,学校共承担省级以上研究课题126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9项;签订横向课题189项,科研经费达到2956万元;获得市级以上科研奖励133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25篇,授权专利267项。
学校一贯重视国际交流合作,积极贯彻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开展亚洲、非洲地区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并与30多所国外高校建立校际关系,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合作办学。其中,与韩国21所高校交流频繁,充分体现了学校地缘优势。
面对******,面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强国的新需要、面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产教融合的新要求,辽东学院秉持“知行并重、致用为本”的办学理念和“明德笃学、践履惟新的校训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学笃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切实肩负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发挥特有的沿江、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持之以恒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四个着力”“三个推进”,聚焦短板、破立并举,突出特色发展、错位发展、竞相发展,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着力推进内涵建设,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着力激发办学活力,着力营造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一定特色的地方应用型大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