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天气预报24小时精准查询廉江疫情_今日天气预报24小时精准查询廉江

上午九点。车板龙头沙渔港是廉江市唯一经国家农业部批准的三类港口,也是廉江市唯一的深水港口,该港始建于12年,15年建成投产,为发展廉江海洋渔业作出一定贡献,廉江龙头沙九月退潮时间是上午九点,车板镇龙头沙渔港位于雷州半岛西北部,距廉城70公里,距325国道14公里,连结海南、越南、东南亚等地,海上运输条件十分优越。

测定气象的船只

中国无人气象船发展史

一张"游艇脸","内心"是全球定位系统.......

象船外壳已安装完毕,先进仪器本周到位。下月完工后,该船年内将驶进青岛2008年奥运帆船赛海域,正式"上岗"。

青岛市气象局副局长杨育强说,它填补了中国气象史海上气象观测的空白。

其实,就在3年前,这家造船厂曾来上海选址,结果无功而返。

"凤凰岛"驶出气象船

"轻点装,再擦干净些。"

"上船记住带上鞋套。" 罗盘和雷达运到仓库了吗?"

14日上午,青岛薛家岛安子码头松本造船厂车间内,36岁的陈如军一边安排3名工人仔仔细细地把一艘船的外壳擦干净,一边反复叮嘱这些问题。看得出,他对船很重视。

薛家岛,是山东省人民1995年批准设立的省级旅游度区。岛呈狭长型,东北西南走向,海岸线长54公里,东北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南部为丘陵,仿佛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横卧在黄海之滨。

今年,北京**学院创意媒体学院落户薛家岛,外界对后者的描述之一为:好莱坞式的"凤凰岛"。现在,从青岛市中心坐高速快艇过去只要10分钟,一路过去,能看到10月深秋的阳光、大海、沙滩和四溅的浪花。

惬意!

陈如军是青岛松本造船厂厂长,这艘神秘的船就是由该厂制造的国内第一艘气象船。

今后一周内,这位已有12年造船经验的中国人需要做的是:把日本发动机、电子罗盘、先进雷达等气象观测设备全部装配完毕。

今后一年内,这艘气象船需要做的是:驶进青岛2008年奥运帆船赛海域,现场观测气象,发回数据,做出最准确的海上预报。

为此,2004年的秋天,陈如军很紧张!

"游艇脸"和"奔腾心"

"目前,外界媒体公布的气象船示意图都存在偏差。"造船厂副总余艳说,造成后,船长10.6米,高不足4米,这样的船型更适合在风浪中观测,并非外界传言的长18米,高4米。

"气象船也不神秘,看上去就是一艘游艇嘛,能容纳10名工作人员。"余艳直言不讳。

确实,船内休息室相当于一个小型卧室,3平方米多,屋顶很高,"这有个好处,南海天气,方便安装雷达、天线,另外,气象工作人员也能为休息时垂钓做足准备。"余艳在船内绕了一周,指着长凳式座椅下的储藏柜、能容纳5名垂钓者的平面敞开式后甲板,笑着说。

与普通游艇比,气象船的绝招在于设备。首先是有一颗"奔腾的内心",在后甲板地下藏着一台蓝色外壳的日本原装铃木发动机,重670公斤,380匹,"即使在国际市场上,这台发动机也属先进。和国内同类发动机比,它的分量足足轻了250公斤,在海上观测,船只减负非常重要。"

余艳说,这颗"心"价值40万元人民币,占到整艘船造价的近一半,"有了它,气象船的速度可以达到30海里每小时,从青岛到薛家岛来回跑一趟,不要5分钟。"

其次是,"千里眼"和"顺风耳",在驾驶室一侧,会装上电子罗盘,雷达、无线上网的电脑,基本能保证同步把海上的实况数据传输回青岛的气象总站;在驾驶室上方,会按装一根天线,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增加数据的准确率。

最后是坚固。在1.5米大浪前,它依然保持稳定。

"1.5米浪有多大?"

"打个比喻吧,奥运会帆船比赛遇到0.5米浪就取消,在青岛这片海域,1.5米算是巨浪。"说着,余艳拍了拍气象船一身洁白的外壳,神情很自豪。

"游艇"婉拒"到此一游"

10月13日下午,青岛伏龙山,市气象局。

此时,副局长杨育强刚刚忙完中国气象学会今年的年会,他一身疲惫。

一谈到这艘气象船,做了整整21年相关工作的杨育强很兴奋,一直强调:首先它能帮助运动员,更重要的是,它弥补了中国气象史上海上移动气象观测的一项空白。

这艘气象船有哪些功能?

杨育强说,船就是一个流动的气象台,它可以在指定的海域内实施现场观测,花都天气,通过无线网络,能将收集到的气象参数及时传输给地面。气象专家根据这些数据,分析、发布气象预报。

"以前,我们只是在陆地上观测海上的风力、风向、风速。"杨育强说,现在,有了气象船,总算可以不再纸上谈兵了。

气象船的近期目标是:在2008年奥运帆船赛期间驻点汇泉湾,为比赛提供风速、风向、湿度、温度、气压、雨量、能见度等的气象预报。

杨育强更长远的设想是:由于青岛在附近海岛上建有数个固定的气象站,这些气象站数量少,而且观测仪器处在山顶,集到的气象数据与海面存在差异。在海面行驶气象船可以迅速获取指定海域的气象数据,与海岛气象站的观测数据综合分析,使海上气象预报更准确。

"你说用个什么比喻来说气象船呢?"

"首个海上移动气象站、了望所,都行。"杨育强笑着说。

虽然长着一张"游艇脸",也确确实实是一家游艇制造公司制作,杨育强说,坚决不会"搞活",让游客到此一游,"船里面都是专业、先进的观测设备,万一弄坏了,得不偿失啊。"

3年前造船厂错过上海

"其实,我们船厂3年前就来上海选址了,可最后还是落户青岛。"戴着眼镜的松本武先生巡视船厂时说。

"你知道,这艘气象船在日本能卖多少吗?""足足200万元人民币,是现在价格的一倍。"之所以"贱卖",松本武说,他看重的是薛家岛当地的环境。松本武说,3年前,自己到上海考察了两个多月都没找到合适的试船地方,最后只能带着200万美元投资青岛,"错过上海,当然有点可惜。以上海方面的技术能力,造艘气象船应该没问题。"

说这话时,松本武身后是微波荡漾的岛水,青岛市区隐约可见,一群海鸟从他头上掠过。

与此同时,今年42岁,头发微秃的杨育强更得意,"全国第一艘气象船在青岛啊。"

当然,他也有"野心"。在杨育强看来,仅有一艘气象船绝对不够,"如果试航效果不错,我们考虑多造几艘。只能说,目前至少是一艘气象船吧。"

他说,借鉴希腊雅典,气象船至少有3艘。今后,船的意义不仅仅是为奥运提供服务,更重要的是为今后华东、乃至全国海上气象观测服务,因此只有青岛一个地方有船也远远不够,"最好是在全国都有类似的点,建立一个测试体系。"

杨育强说,同是沿海城市,上海海上气象资料也十分匮乏,如有气象船会帮助很大,"我也相信,上海行动起来,会比任何人速度都快。"

:气象船的另类作用

破译密码

大西洋之战中,进行着一场看不见的战斗,廉江天气,那就是双方在无线电破译上的角逐--纳粹德国对"埃尼格玛"密码机进行了严格的可靠性试验,认为该密码机便于携带,使用简便,于是,上至德军统帅部,下至陆海空三军,都把"埃尼格玛"作为标准的密码机。

1941年春天,密码分析人员哈里?辛斯利(HarryHinsley)意识到,在德军的气象船和补给船和德国海军使用的是同一套"埃尼格玛"系统。当年5月7日,德军气象船"明克恩"号被俘获,缴获德军6月份密码;6月28日,德国气象船"劳恩布格"号被俘获,缴获德军7月份的密码表。直至战争结束,英国每天都能准确破译德国海军密码。

营救生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俾斯麦"号永远地沉入了大西洋,海面上数百名水兵挣扎待救,出于人道主义,英国"多塞特郡"号丢下绳索,救起大约80名德军水兵,"毛利人"号也救起来25人,但救生工作刚刚开始,就发现德军潜艇,"多塞特郡"号和"毛利人"号立即终止救援撤离现场。

海中挣扎的数百名德军水兵最后只有5人后被德国气象船"萨克森沃尔德"号和一艘潜艇救起。

帮助决策

1944年6月4日,诺曼底登陆作战在即,就在这关键时刻,在大西洋上的气象船和气象飞机发来消息:今后三天,英吉利海峡将在低压槽控制之下,舰船出航十分危险。登陆战役发起的"D"日,对气象、天文、潮汐这三种自然因素条件也有要求。盟军联合气象组负责人、气象学家斯塔格立即提出一份预报,有一股冷锋正向英吉利海峡移动,在冷锋过后和低压槽到来之前,可能会出现一段转好的天气。

艾森豪威尔沉思片刻,果断作出行动决定。气象船及时提供的气象信息,为诺曼底登陆成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为奥运服务的无人气象探测船通过海上测试